
Youth Today
理財之道
Text: Louis (香港公開大學) Edit: Kathy Photo: Ho Yin
不知你是否也有這個煩惱,明明甚麼也沒做亦沒有買,卻發現自己的金錢不翼而飛?如果你也面對這個煩惱,代表你根本不知道甚麼是金錢!
Cash Flow這一個遊戲是由《富爸爸、窮爸爸》作者—Robert T.Kiyosaki設計,此遊戲是以模仿我們的日常生活作藍本。每個人都會有一種職業,而每個職業都有不同的收入和支出。要勝出遊戲,就是能逃出老鼠賽跑圈,進入快車道並達成自己的夢想。而逃出老鼠賽跑圈的條件就是玩家必須讓自己的被動收入大於總支出,亦即「唔洗做都有飯開」。今期Youth Today我們小記及小編就化身成玩家,一同試玩這個現金流的遊戲。所謂遊戲就如人生一樣,大家不妨聽聽我們幾位的玩後感啦!
玩後感想分享:
玩家:學生記者 Iris
越勇於冒險,得到的會更多,這個道理在今次的遊戲中讓我切切實實的體會到。雖然第一次玩這遊戲,算術亦很差,但我幸運地數次抽到了買房屋及買股票的機會,因此都把金錢投資在其中。而之後在適當時機把手上的資產賣出,賺取了數倍的金錢。所以結論是無論在遊戲還是現實,策略和運氣是需要並存的,而且要不怕冒險去嘗試。
玩家:kidults 副編輯 Kathy
工作了幾年,以為自己的理財知識會有所增長,不過玩了這個有關理財的桌上遊戲才發現並沒有。在遊戲中,我選擇了醫生這個角色,主要是看中薪金較其他行業高,心想自然贏的機會亦比較高。但後來發現如薪金較高的人士,基於人的慾望,開支洗費也相對更大,最終也是逃不過上班賺錢,再把薪金花費的無限輪迴中。我想是時候要惡補一下自己的理財觀念了!
玩家:學生記者Louis
作為場上唯一一個有經驗的玩家,加上看過《富爸爸,窮爸爸》這一本書。本來對自己是信心十足,但人算不如天算,看來要逃出老鼠賽跑圈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今次選了侍應這職業,雖然總支出較其他職業少,但由於收入相對也較低,投資的本金成了最大的難題。但有了過往的經驗,對遊戲上的投資策略可說是非常清晰。可惜天意弄人,「臭手」的我不斷擲到了「支出」及「失業」,令我落後其他人,差距也漸漸增大。有時人生就是這樣,即使目標清晰,萬事俱備,把握十足,但往往也會有突發情況。面對不如意的事,最重要是平心處理,靜待下一個機會。畢竟遊戲一日未完,也不知道誰人笑到最後。
玩家:學生記者Henry
玩過遊戲後,深深感受到「窮人愈窮,富者愈富」的道理。
遊戲中,我飾演跟現實相近,有着工作的角色。我用平日理財的心態投入遊戲,起初很保守,不敢投資,但原來越早投資就能越早入富人圈。後來眼見其他玩家的資產越滾越多,我就不斷希望做大買賣,未有考慮到自己資本不足,根本不能以小搏大。遊戲很反映我的性格,總是思前顧後、舉棋不定,以致可能錯失良機。之後我會多讀一點理財書籍,希望增進有關知識。
綜合《富爸爸、窮爸爸》書中的論點,我們為大家剖析一下被困老鼠賽跑圈的4大迷思!
迷思1 –人工愈高,愈易逃離
努力讀書,將來找份薪高糧準的職業,這句說話應該耳熟能詳。然而社會上仍有不少專業人士陷入財務危機,反而售賣報紙的報販卻獲得財務自由,因為使你貧窮或身陷財務問題的不是金錢,而是你缺乏正確的財務知識。這也是為甚麼窮人中了六合彩(樂透)後,過不了多久便打回原型。
迷思2 – 我最大的資產就是我那幢尚有25年需要供款的房子
買磚頭好過買黃金,相信生活在香港的你和我最能體會到。今時今日,普遍認為能夠成功「上車」的,已經贏了一半。至於那另一半應該是等你把房子供完後才能開始吧!在書中作者認為很多人把資產與負債的定義弄錯了。資產是能令金錢流進你的口袋,至於負債是令金錢從你的口袋流走。所以我們應該集中火力增加自己的資產。
迷思3 – 機會總與我有緣無份
作為第二次玩的玩家,我留意到大部分人玩這遊戲時都非常謹慎。每次見到機會都會因為怕有損失而白白讓機會流走,然後就會抱怨自己沒有把握機會,或抱怨自己不夠幸運。這就好像不少人抱怨自己當初為何不在樓價低迷時大手買入一樣。是的,其實機會處處,問題是我們總害怕失去,最後在看似沒有損失的情況下失去了逃出老鼠賽跑圈的機會。
迷思4 –我總是抽到了支出卡
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林林總總的支出,交通費、膳食費、與朋友聚會的支出、買新電話的支出、買新衣服和鞋的支出等等,偏偏最少的支出是投資。書中作者提到你的收入永遠要先支付給自己,亦即投資或學習,至於賬單應該是最後支付。而奢侈品或享樂的支出應該是由你投資所賺取的金錢支付。不過知易行難,或許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做起,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吧。
專業理財顧問對年青人理財的小貼士:
1/ 我們很容易會掉進 「支出大於收入」的局面,如何可以成功做到「被動式收入」?
「被動式收入」簡單來說就是不工作也能賺到的收入
能做到有被動式收入 ,首先要有一個能制造收入的工具(資產)。
制造收入的工具可以是1)用錢買(即投資)或2)用時間及才能去創造。
用錢買工具(資產),例如投資於股債賺取利息、投資於房地產賺取租金或投資於販賣機賺取利潤等等。
創造工具(資產),例如創造APPS放在APPLE STORE給用戶購買賺取利潤、出版書藉賺取版稅、創造BLOG/ 網站/YOUTUBE頻道賺取廣告收入等等。
如果支出大於收入,沒有正現金流或不能累積資金去投資,也可以利用時間及才能去創造工具的方法成功制造被動式收入。
如果沒有時間又沒有才能,就只好乖乖地令收入大過支出,令自己有正現金流﹐有資金去買資產的方法制造被動式收入了。縱然正現金流的金額一開始很少,資金還未提升到一定水平,也可以先投資到涉及金額比較細的工具,一步步增加被動式收入,再增加正現金流,然後投資到涉及金額比較大利潤比較大的工具。
2/ 有什麼理財小貼士可以分享給年青人?
- 先儲錢,後消費- 在消費前先保留部份收入作儲蓄或投資
- 收入提升的時候,避免增加消費
- 利用記賬工具- 記低收入及每日消費類別及金額,以便了解自己的開支情況,比較容易發現可減少支出的項目,有效針對問題
- 學習取捨- 放棄即時消費或玩樂,換取未來理財目標
- 建議制定短期及長期儲蓄目標,自我控制及堅持
- 當達到效果時可以給自己小獎勵,增加儲蓄動力
- 買保險– 人生無常,加上醫療通漲不斷上升,在醫療上花的錢可能是預計不到,理財目標因此而改變或終止的情況屢見不鮮,保險是一個有效控制開支的方法。
- 多學習理財知識,不要依賴別人幫助自己理財,因為各人也有不同合適自己的理財工具及方法
- 時間就是金錢,盡早開始理財計劃
在現實生活要逃出老鼠賽跑圈更加困難,連作者本人也要付出比原定計劃多7年才能達成。但如果我們不及早規劃的話,不但逃不出去,更可能債務纏身。所以從今天開始好好學習正確的理財觀,增加自己投資方面的知識與支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