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Today

虛擬世界的生存法則

近年來,網路發展迅速,各種社交網站、即時通訊軟件、手機交友或聊天軟件琳瑯滿目,使用時既方便又有趣,更為用家提供認識朋友的機會。但是,用家一不小心,便可能會誤入交友陷阱,因網上交友而受騙,或約見網友時遭受侵犯的新聞時有發生。俗語說「防人之心不可無」,網路交友時應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隱私為先,亦要注意篩選所使用的軟件,提高警覺。


Text: Samsara (浸會大學)      Edit: Kathy      Photo: 受訪者


近年來,網路發展迅速,各種社交網站、即時通訊軟件、手機交友或聊天軟件琳瑯滿目,使用時既方便又有趣,更為用家提供認識朋友的機會。透過網路軟件交友已經發展成一件平常的事,有超過一半的年輕人會使用這類軟件,而這些軟件提供了一扇特別的門,協助用家跳出現實的人際圈子,用家可以透過網路進行交流及互動,與素未謀面的人結識並建立聯繫,於年輕人甚至成年人而言,這種形式十分吸引,能令不善辭令或沒自信的人,也可以在網路上透過文字暢所欲言或結識朋友。但是,用家一不小心,便可能會誤入交友陷阱,因網上交友而受騙,或約見網友時遭受侵犯的新聞時有發生。俗語說「防人之心不可無」,網路交友時應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隱私為先,亦要注意篩選所使用的軟件,提高警覺。

  • 天使魔鬼排行榜
  1. Tinder(用戶量幾乎覆蓋全球,口碑頗佳)
  2. Bumble(具備「由女生說第一句話」的功能,在用戶配對成功後,只有女用戶可以在24小時內開始對話,對女生的保護度較高)
  3. Flip(注重實名驗證的應用程式,在登記的過程中,用家必須按指定動作自拍一張,確保真有此人,保障用家安全)
  4. Goodnight(以匿名的方式聊天,讓使用者在不知對方外貌情況下,透過聲音互相認識,保障雙方安全和隱私)
  5. Coffee Meets Bagel(著重配對的質素,用戶於註冊時需填寫詳細的個人資料,包括學歷、職業和興趣等)
  6. Happn(根據使用者的所在地,顯示曾經出現在使用者附近250米內的有緣人,如果雙方互相給予心心,便可開始對
  7. SweetRing(主打讓使用者尋找結婚對象,用戶的年齡、居住地、職業及收入都會經由專人審核後,方可進行配對)
  8. Paktor(使用者可透過送禮物的方式,與心儀對象互動;如對方也同樣地感興趣,就能配對成功)
  9. Skout(使用方式簡易,吸引許多有意尋找陪伴對象的用戶)
  10. 遇見(據聞當中出現不少詐騙個案,挑選對象時需小心選擇,驗證對方身分的真實度)

*根據網絡上的調查結果,資料只作參考

  • 交友案例:

成功例子:

威廉:「其實在交友網站認識的人並不代表就是壞人,或是另有所圖的人。當然也不可以全無判斷能力,不可單純地相信對方的說話。碰巧我透過交友軟件認識的朋友都是待人以誠的人,我們至今仍有見面,互相傾訴心事,一見如故似的朋友。」

失敗例子:

Pho:「我對交友軟件並沒有好感,因為我曾有一次強差人意的體驗。有一位在軟件上與我聊天的男生,聲稱自己沒有任何不良習慣,但就在我們相約見面的那天,他不斷說要到外面吸煙,患有嚴重鼻敏感的我當然不能接受。我們之後便沒有再聯絡了,而我也沒有再繼續使用那些交友軟件。」

  • 交友軟件以外的嘗試?

在網路世界中,除了交友軟件外,還有其他不同的途經可認識陌生朋友,例如:線上遊戲或手機遊戲的聊天室、Facebook或 Instagram等。Facebook最近推出了「FB約會」的「暗中傾慕」(Secret Crush)功能,用戶最多可將9位有興趣的朋友加入到「秘密暗戀」的名單。對方會收到「被人暗戀」的訊息通知,但不會知道暗戀者的名字。如果「被人暗戀」的使用者也把暗戀者加入自己的「秘密暗戀」名單時,對方身分方會揭曉,亦同時代表二人配對成功。

然而,在這些軟件或聊天室中,使用者有機會被洩漏或公開自己的個人資料,即使是與現實世界中已認識的朋友對話亦有機會「中招」。譬如:使用者透過社交通訊軟件傳送身分證副本予已相識的朋友,而相識的朋友的電腦載有惡意程式,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已有機會外洩。

  • 個人隱私vs網路世界

現時有不少因信任網友而透露個人資料,遭騙財或被假冒身份犯罪的個案。

生存法則:

於網路交友時,網上結識的朋友的名字、性別、相片等資訊均有可能是虛構的,不能全然相信和接受,亦切勿輕易公開披露個人身分的資料,如住址、電話、信用卡號碼、提款卡密碼、上學或工作地點等。使用者要著重保護個人的資料,以免商家用作商業用途,甚至被不法分子用作非法用途。另外,亦需考慮採用雙重認證的密碼和定期更改社交網站密碼,以保護帳戶資料。使用即時通訊軟件時,應開啟軟件上的訊息加密功能,以及定期檢查軟件的服務保安及私隱設定。在開啟任何接收的檔案時,需要查證寄送者並用抗惡意程式碼軟件掃描,以保障個人及電子產品資料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