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Today

撐廣東歌

很多人說:「廣東歌已死,香港樂壇已死。」但是,這一句話就能總括香港的音樂?絕對不是。今期kidults 就會告訴各位讀者香港仍有不少支持廣東歌的人,希望大家拾回聽本地歌的初心。


Text:Henry (香港恒生大學)   Edit:HY      Photo :  網上圖片


很多人說:「廣東歌已死,香港樂壇已死。」但是,這一句話就能總括香港的音樂?絕對不是。今期kidults 就會告訴各位讀者香港仍有不少支持廣東歌的人,希望大家拾回聽本地歌的初心。

廣東歌對他們的意義

Eric 香港恒生大學二年級生

常有人說廣東歌沒落了。作爲一個本地樂迷,「香港樂壇已死」這些話聼得多,也早已習慣了。但試問,有什麽語言的歌曲比廣東歌更能直接擊入你的內心呢?聽國外音樂時,我常注重旋律及節奏,它們似乎更容易「上腦」,但卻很難令我記得歌詞。但廣東歌,無論你説起哪一支樂隊、哪一位歌手,它們總有數句膾炙人口的歌詞能令我們掛在嘴邊。

沒錯,詞是廣東歌中我看重的一點。因此我聽歌的習慣是追隨填詞人,例如林夕、黃偉文等。他們不僅是填詞人,更是文人。廣東歌的詞,也要注重韻律美,務求做到朗朗上口,如詩一般,酣暢淋漓。

正因如此,我愛廣東歌。

Henry 香港恒生大學二年級生

作為一個末代90後,作為一位廣東歌樂迷,作為一個人,我愛廣東歌。

從少到大我緊貼新廣東歌的渠道大多是來自電台節目,因為母親的習慣,兒時解悶的良方就是聽電台。從以前的電台騎師如鄧慧詩、區瑞強,到今天的李志剛、黃天頤的音樂節目我均有收聽,這是我初接觸廣東歌的媒介。

直到最近數年,音樂串流平台湧現。我像大夥兒一樣開始使用這些服務,我不相信廣東歌已死,但我相信殺死音樂人的是不尊重版權的人。

Tsz Wai 浸大國際學院二年級生

廣東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歡在乘車的時候,戴上耳機聽廣東歌。我喜歡坐巴士、電車,卻不喜歡地鐵。音樂要襯托眼下一禎禎風景,街上的景物配上耳邊的節奏。

我不是一個樂觀的人,像大多香港學生一樣,受着學業、人際關係等的極大壓力。我的減壓良方便是聽音樂。我喜歡在夜闌人靜的晚上獨自在房間,連上我的藍牙喇叭,登入我的音樂串流平台帳戶,播放自己的歌單,啟程自己的音樂故事。

二零一九,我會繼續支持廣東歌,以正當、支持版權的方法聽音樂。

Timothy 知專設計學院二年級生

我喜歡音樂,隨着時代變遷,接觸不同音樂的平台不斷增加。在發掘不同風格、語言的音樂時,也沒有忘記陪伴我成長的廣東歌,因為再好的音樂也不及有歸屬感的廣東歌。好的音樂或許聽得太多,但能夠感動自己的,加入我的最愛的又有多少?我喜歡廣東歌,因為它是生活。開心時聽一首《我的快樂時代》,傷心時聽一首《綿綿》。它在派對上錦上添花,也陪我過着寂寞的夜晚。廣東歌陪伴我成長,字字珠璣的歌詞不再是中學作文用的文字,也不是卡拉OK的共鳴,而是一句一句的回憶。

Cosco 浸大國際學院二年級生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方,都有其所屬的語言,無論你喜歡甚麼類型的歌曲,用母語填寫的歌曲,對那個地方的人必定有一種歸屬感。縱然K-Pop 大行其道,總有幾首廣東歌伴除我們成長。廣東歌,正正是一種「家」的感覺,我們未必能經常回家,但家就是我們的根,廣東歌就是屬於港人,代表港人的音樂。於我而言,唱k及是我最常接觸廣東歌的時候,陳奕迅,容祖兒……總有幾首金曲就算你說不出歌名但總會聽過,廣東歌對我這個香港人來說,總是最能命中我的心境。我個人最喜歡鄭中基和Tonick, 《無賴》最能寫出那種壞男人高不成低不就,對伴侶的愧疚。而Tonick 的歌詞相對搞怪有趣又正面,用字口語親切,對土生土長的我最有親切感,「傻,得夠快活有貨熱血錯又怕咩喎」,歌詞無厘頭但每每在我氣餒時推動我繼續走下去,這是其他語言不能給予的親切感。所以,廣東歌就是屬於香港人的音樂。

Konol 臺灣國立東華大學一年級生

作爲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廣東歌一直都是成長中、生命中的一部分。小時候因爲媽媽的鍾愛,聽的歌都是Beyond。譚詠麟、陳百強等都是小時候會聽到的廣東歌歌手,因爲播音樂的主導權不在我手。長大了一點點,媽媽開始介紹其它不同類型的廣東歌,例如LMF、張敬軒、鄭伊健,不再是純粹經典的廣東歌了。直到中學時期,我開始自己選擇音樂,我那時只聽外語歌,因爲廣東歌類型太少,沒有我喜歡的Nu metal、Rap rock 、Future bass、Ambient等特殊類型。漸漸因爲接觸的文化偏向西方國家,所以只能在英文歌中找到共鳴。

然後於這幾年間,我漸漸感到自己的語言有消失的危機,因而出現了保育觀念,轉為支持廣東歌。但眼見香港樂壇景氣不佳,所以轉移留意地下音樂,例如香港Rap、Metal等。因爲與樂手年紀相近,它們所表達的意思很容易產生共鳴。加上因爲人在外地,我更想多聽廣東歌,甚至強逼外地朋友聽,有時候甚至會見到他們愛上廣東歌而深感恩惠。我聽歌的習慣就是用Sporttify,因爲可以支持正版。但因爲Sporttify未能一一收錄香港很多地下樂團的作品,所以我也會在Youtube收聽。

我認爲,廣東歌就是保育的最大渠道,但眼見很多歌手因爲市場需求而轉移國語市場,心裡其實十分不高興。其實我們可以用廣東歌推廣更多香港文化。而我唯一不喜歡的,就是很多廣東歌都會以書面語填詞,認為較為文雅。其實歌詞的好與壞並非在於文體的使用而在於有效表達,而我亦未曾於英文歌甚至各地語言的歌曲中看到這個現象,只有廣東歌會有看不起廣東話文法的現象。其實以廣東話寫的歌曲不是沒有,只是數量較少。如果認爲廣東話文法不夠文雅,那是功力問題。

總結以上,歌曲是語言的保留渠道之一,聽歌甚至是學習語言的最好方式。希望明天會更好,而明天還會有廣東歌。

我們用心聽、用愛守護的歌托邦

本專題寫在2019各大音樂頒獎禮完結的時候,本年度的其中一些頒獎禮以「用心.聽」、「我們的歌托邦」為主題,我想大概是向樂迷的一個呼籲。作為廣東歌樂迷、作為香港人,你又有用心聽、用愛包容這個理想的音樂國度嗎?

很多人説香港樂壇較以往80、90年代的盛世大相逕庭,比以往較小留意我們的粤語歌,紛紛跑到韓國OPPA的懷抱中。每次我問友人:「你有聽某歌手的新曲嗎?」總換來一句無情的:「吓?仲有人聽廣東歌㗎?」沒錯,現在就連聽本地音樂也會被當成異類。我在想原因到底出在那?是香港人的問題?是音樂人的問題?是音樂的問題?

演藝人協會會長古天樂先生在元旦日晚上解答了我,問題不在音樂人。他說他看到香港音樂人的火未曾熄滅,而他亦會盡其所能協助復興我們的香港樂壇。但是,作為樂迷的我們能做些甚麼呢?

支持香港樂壇的方法

  1. 購買正版的歌曲

大家的慷慨購買,是對音樂人的心血的認同。那怕只是十元八塊,只要積小成多就能保障他們有穩定的收入。

  1. 多分享歌手們新作品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人們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遠超看電視、聽電台的,你的一鍵分享絕對能幫助更多人接觸廣東歌。

  1. 多留意樂壇新人

每年樂壇新人輩出,你的留意、認識是對他們最大的鼓舞。

最後想跟大家說,自己音樂自己救。香港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