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Today

真假共享?

近年,隨著手機應用程式普及,「共享經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有人認為這種新的經濟模式能善用社會資源,提升社會效率,達至環保;亦有人批評,市面上的所謂「共享經濟」是「真租賃,假共享」。

Text_珊 (香港中文大學)、青蛙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       Photo_Rex、Eden       Edit_Rex


提起「共享經濟」,你會想起甚麼?Airbnb?Uber?還是我們在街上不時看到的共享單車Gobee.bike?近年,隨著手機應用程式普及,「共享經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有人認為這種新的經濟模式能善用社會資源,提升社會效率,達至環保;亦有人批評,市面上的所謂「共享經濟」是「真租賃,假共享」。究竟什麼是「共享經濟」?「共享經濟」真的為我們帶來了「平等分享」嗎?

「共享經濟」是甚麼?
哈佛商學院企業管理教授南茜.科恩(NancyKoehn)認為:「共享經濟是指個體間直接交換商品和服務,如共享汽車、共享房間、交換閒置物品等,這些交換都可透過網路實現。」
業界一直就「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的定義未能達到共識,但普遍定義會涉及「閒置資源」的重新分配﹑使用權和擁用權的劃分。閒置資源可以是無形的,例如勞動力和知識,也可以是有形的物品,例如電鑽﹑住宅﹑汽車等。而「閒置」的意思是,被「共享」的資源的「主要目的」須要是自用,而非向第三方提供服務。

香港每天生產三千多噸的廚餘,但同時有很多無家者、低收入人士難得三餐溫飽,怎樣才可以好好善用這些資源?「飯菜煮了但不吃,就是浪費,你可以拿到社區雪櫃給其他有需要的人,你也可以從雪櫃拿走你需要的東西。」自稱「麒麟球」的店主說。

「麒麟球」是油麻地德昌里三號的店主。德昌里三號本身只是一間咖啡店,並非食物銀行或社福機構。一年前,他在網上看見「社區雪櫃分享站」後,覺得好有意義,於是拆掉店前的窗,添置一個社區雪櫃。「即使社會上有剩食中心,但只有低收入家庭及65歲以上長者才可以領取食物,我覺得分享剩食不應講資格。」這是「麒麟球」添置雪櫃的原因。

社區雪櫃的意念,就是無償共享食物。問到「麒麟球」若共享涉及金錢,又是否「掛羊頭賣狗肉」,他同意共享可與金錢掛勾,因每樣事物亦有它的價值,但應當與自由定價連繫。「有時候我借了別人的東西,也會說『遲些請你食餐飯呀』,這是我主動回饋。相反,如果你因為我有錢,要求我請你食兩餐飯才願意借給我,這就不是是共享」,沒有任何前設,共享其實就是這樣簡單、純粹。

現時香港有五個社區雪櫃,但只有德昌里的雪櫃會24小時開放,可以讓街坊在任何時間取放食物。採訪時正值中午,雪櫃裹只有零星小食,「麒麟球」指,因為願意分享的人少,而無家者太多,所以食物「來得快去得快。」「香港社會對共享的接受程度還是很低,他們還未欣賞和珍惜。」

「麒麟球」期望,社區雪櫃可以成為重現獅子山下精神的一小步:「以前鄰里關係好,大家會互相分享菜餚;現時社會冷漠,才會需要社區雪櫃處理剩食。」

大富翁,一款家傳互曉、良朋共聚必玩的遊戲,不過,礙於香港居住空間狹窄,未必每個家庭都會買一盒來「看門口」。你跟朋友有沒有試過,興起之時卻找不到大富翁,最後意興闌珊?梁懷宇就因為這樣的經驗,引致他決心成立「Gaifong」這個共享平台。

Gaifong,取「街坊」的拼音,梁懷宇指是希望鼓勵更多人分享資源,發揮鄰舍互助精神,建立「以租代買」的生活習慣,從而解決資源浪費的問題。登入Gaifong,就可以向鄰居租借物品。包括樂器﹑書本、廚房用品甚至航拍機﹑電子遊戲機﹑相機等高端電子產品。

梁懷宇曾經做過兩年環保研究,對於甚麼是共享經濟,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購買存貨來出租,這偏離共享經濟原意上的利用閒置資源。」他最初並不接受商鋪把存貨放上平台出租,但後來發現比例只佔好少數,態度亦沒以前嚴謹。「如果這件事(存貨出租)能吸引更多人參與到租借這項經濟活動上,那麼這也算達到我們「減少購買」的目標。我們是很樂意看到這件事的。」

Gaifong與社區雪櫃的理念好相似,都是希望發揮鄰舍互助精神,唯一不同的是,Gaifong需要收費。每件物品的租賃費由物主自由定價,而Gaifong則從每單交易收取15%手續費。對於會否擔心被標籤上「真租賃,假共享」,梁懷宇表示並不介意:「涉及金錢絕不是一件壞事,反而可以給予雙方一個訊息,為服務或物品賦予一個真正的價值。市民不會因為一間公司是否共享而選擇使用,覺得好用便用」。

香港人充滿生意頭腦,社會上的不同業務又有幾多是符合「共享經濟」的定義,利用到閒置資源呢?以下的例子,你覺得是「共享經濟」嗎?


1.「共享」衣櫥–Wardrobista
Wardrobista提供歐美當季最新款式的新裝予客人租借,同時接收家中不常穿的裙子和手袋,透過共享衣櫥,延續衣服壽命。
想一想:
共享新購入的衣裳算是共享經濟嗎?

2. 「共享」廚房–共廚家作
用閒置廚房發展成共享廚房的食物生產模式,讓大眾可善用廚房製作食物,同時小型餐廳亦可將廚房使用率提升。
想一想:
大眾共享廚房生產食物再轉售,應當申領牌照嗎?

3. 「共享」寵物照顧員–Pawsible
想去旅行,但寵物在家中無人照顧,怎麼辦?Pawsible為有需要的寵物和寄住家庭提供配對平台,讓主人外遊的同時寵物亦能得到照顧。
想一想:
人力資源也可以是一種共享資源,但應如何定義是否閒置呢?日常上班是否也是一種共享經濟?

4. 「共享」行程–By The Way
有時候截的士也不是一件易事,但原來順風車就在附近!平台配對願意義載的車主和有需要的街坊,街坊亦可以組團乘的士。
想一想:
義載的車主有權收取隧道費或橋費嗎?
注意:
根據《道路交通條例》,私家車若無牌載客取酬, 即屬違法。

5. 「共享」汽車–Carshare
想駕車就一定要買車?未必。Carshare是一個網上租車平台。由車主提供閒置汽車,變為出租車讓其他司機租用。
想一想:
Carshare會收取三成租金作服務費,其餘全數交給車主。中介平台收取服務費合理嗎?
注意:
目前香港未有關於出租私家車的相關監管法例,所以即使私下出租私家車,亦不會觸犯法例。但根據《汽車保險(第三者風險)條例》,車主保險是不容許把汽車租給他人來換取報酬。

6. 「共享」晚餐–Plate Culture
Plate Culture利用了香港以往鄰舍「共享晚餐」的概念,在網上平台配對互不相識的兩個人一起吃飯。認識新朋友的同時,亦可以感受各地各家不同的菜餚!
想一想:
若下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向第三方提供膳食,那麼和私房菜還有分別嗎?應該受到法律監管嗎?
注意:
根據根據《 食物業規例 》,任何食物業處所出售膳食供客人在其處所內進食或飲用,都須領有食環署簽發的食肆牌照。

7. 「共享」導遊–Sam the Locals
想向外國人介紹香港文化嗎?Sam the Locals提供平台配對世界各地的旅客和本地人,讓普通本地人可以結識外國朋友,旅客亦可以親身感受本地文化。
想一想:
平台上的「小導遊」可以收費,和正規導遊有分別嗎?
注意:根據《旅行代理商條例》,收費為遊客安排觀光、膳食或交通工具等服務,就被視為旅行代理商,需要牌照。法律上存在灰色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