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l Done

從修復到藝術一一裂縫修理員 金繼修復師

近年來,負能量專頁和厭世語錄如雨後春筍般冒起,遇到困難時,大家都喜歡用一句「我就爛」來打發。然而,像近期一首流行曲唱道,「除了厭世總有某些 修補可以做」。因為一隻打破的飯碗,機緣巧合下,金繼修復師王森(Enders)開始研究金繼藝術,用金漆修補碗中裂縫之餘,更修補了心中缺少的一角。

Text & Photo: Stephanie (香港浸會大學)      Edit: Kathy


近年來,負能量專頁和厭世語錄如雨後春筍般冒起,遇到困難時,大家都喜歡用一句「我就爛」來打發。然而,像近期一首流行曲唱道,「除了厭世總有某些 修補可以做」。因為一隻打破的飯碗,機緣巧合下,金繼修復師王森(Enders)開始研究金繼藝術,用金漆修補碗中裂縫之餘,更修補了心中缺少的一角。

〔金繼歷史小知識〕

金繼藝術(Kintsugi)起源於十五世紀的日本,其中一個流傳的說法提到,當時一位叫足利義政的將軍,打破了自己心愛的茶碗,便把茶碗運往中國,用銅釘修補牢固重新使用。然而,足利義政卻認為修復後的茶碗不夠美觀,於是命日本的工匠開始研究金繼這種修復工藝。金繼藝術利用天然樹液或金漆修復陶瓷,原則是在修補時不會對器物進行二次傷害。金繼修繕方法分為數種,其中以遵循古法使用天然樹液,也就是「漆」來修補的方法最為費時,因為需慢慢等待「漆」自然乾燥。金繼的精神在於接受世事無常和不完美的地方,同時正面面對裂縫,再運用技術,創出一番新景象。

「殘破世界令人學成『金繼』中找鼓舞」

Enders大學時修讀藝術,畢業作品則選用陶瓷作媒介。「剛開始學習陶藝時,心態較急進。將陶泥塑形後,還未乾透便進行燒成,令燒出來的作品通通都裂開了。這時便要拼命想出辦法來補救!」或許,Enders亦料不到學生時代靈機一觸的補救方法,竟然成為了今天的工作。「當時的心態就是最緊要『型』!把作品不斷解構再重組,並用釉藥黏合,逐漸建立了一種新的藝術模式。此時開始,我發現原來物件的裂痕可以用不同方式補上,修復並非唯一辦法。許多人認為修復是將碎片重新黏合,再變回可以使用的器皿。然而,金繼的作用不在於修復過去,而是給予未來。

大學時的經歷使Enders學會修補物件。然而,要數到學習金繼,還要算從修復被媽媽打破的碗開始。「大約在十多年前,媽媽打破了我很珍惜的飯碗。我便想,到底有甚麼方法可以修補它呢?想啊想,便想到了金繼。」當時的資訊並不流通,香港也沒有教授金繼的導師。於是,Enders便開始到不同地方學師,開展了一場金繼求學之旅。「剛開始時,我去日本買金繼的用具套裝,照套裝上的說明去做,怎料連説明書裏面的資訊也是錯的。」經過幾番失敗後,Enders便立下決心要認真學師。

Enders於大學修讀藝術,掌握金繼的技術和手藝對他而言並不困難,他更着重的反而是如何將技術融會貫通,轉化為自己所知。「在中國傳統中,有所謂『入法』和『出法』。學習金繼時,我不斷在想如何要如何『出法』,走出自己的路。」「入法」,意指跟隨老師學習技術,學會利用金繼修補器皿。然而,Enders更在意的是能否做到「出法」。單純修復瓷器難以滿足藝術家,因為藝術家在乎創作,運用學習的技術,重新演繹 藝術概念。「與其一味堅持傳統技術,我卻認為傳統技術已經被很多人實踐過,又何須我再加添?所以,在學習金繼後,我常常在思索甚麽是香港的金繼。」

「修理著熄了的曙光」

即使是心態多平靜的藝術家,也會有心煩意亂的一天,而Enders也逃不出這個定數。「開設藝廊前,我每天都會練習茶道,心態算得上平靜。可是,隨着生意越來越忙,我的心境亦開始變得煩躁。與此同時,許多學生跟我學習金繼,就是為了找回內心平靜。正因如此,當時的我也感到十分矛盾。」表面生活如常,内心卻充滿不安。「一次課堂完結後,我問助手:『剛才我是不是教得很差?』助手卻表示跟往常沒有分別。在這之後,我把自己關在家中,三天沒有出門。三天中,我不斷進行呼吸練習,不斷問自己有沒有好好規劃時間。」三天過後,梳理好情緒,Enders才走出房門,重回繁忙的日常。

熱愛茶道和金繼藝術的Enders認為,如果要鍛煉心態,「時間」是不可或缺的。「我常跟學生說,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先放在心底,因為有些答案需要經歷一些時間才會浮現。你之所以會不明白,是由於你練習得還不足夠,也缺乏足夠的知識了解。學習金繼和茶道,讓我明白有些事情不能立刻理解,需要時間沉澱。」煩躁的心態需要時間梳理,學習上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需要時間沉澱。

To kidults: 

心煩意亂時,不妨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將困擾你的事情一一列出。隨後把事情解決,清空腦袋,煩躁的心情自然會一掃而空。將自己當成破碎的瓷器,用金繼修復的方式,治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