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l Done

「職業」象棋棋士──黃學謙

說起「棋士」二字,大家腦海首先浮現的可能是與Alpha Go對弈的圍棋棋手柯潔或從《棋靈王》中認識的藤原佐為。而象棋明明歷久不衰,在不同年代、不同年齡層中都頗有人氣,但我們卻鮮有聽到關於象棋棋士的消息。其實在香港,我們也有熱愛象棋、全心投入的「職業」棋士──黃學謙 (Vincent)。

Text: RONICA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        Edit: Rex          Photo: Eden


琴棋書畫,是古清雅之士推祟的「四藝」。現今,擅於奏樂作畫揮毫的人並不少。說起「棋士」二字,大家腦海首先浮現的可能是與Alpha Go對弈的圍棋棋手柯潔或從《棋靈王》中認識的藤原佐為。而象棋明明歷久不衰,在不同年代、不同年齡層中都頗有人氣,但我們卻鮮有聽到關於象棋棋士的消息。其實在香港,我們也有熱愛象棋、全心投入的「職業」棋士──黃學謙 (Vincent)。

從「遊戲」到「興趣」
與香港大部分小孩一樣,Vincent一開始接觸象棋都是因為家人。因為爸爸喜歡下棋,Vincent自然從爸爸那兒學會了基本規則。一直到小學,象棋都只是空餘或課間的遊戲,用Vincent 的話來說,只是「蝦兵鬥蟹將」、「水鬥水」。真正開始熱愛象棋,是在初中放學必經的公園裏。「一開始只是圍觀別人下棋,我可以看一個多小時,但看多了自己也想下棋。」就這樣,Vincent認識了一班棋友,也透過棋友認識了元朗棋會。

「棋會裏的人都很厲害,一開始的我每次都輸。可是我想贏,所以我會不斷思考怎樣才能贏。也有熱心的人向我講解象棋概念,於是我的實力也提升了不少,像是通了甚麼似的。」初中的暑假Vincent幾乎每天都去棋會,一去就是一整天。說到棋類的魅力,Vincent認為棋類講求邏輯與思考,而他本身喜歡數理,所以棋藝對他來說十分吸引。至於為甚麼是象棋,他覺得是「緣分」。「如果當初公園裏下的是圍棋,我也可能下圍棋了。但現在我全心下象棋,就沒有動力及時間研究其他棋藝了。」他說。

「全職」棋士的訓練
Vincent所有空閒的時間都用在象棋上。平日在家會攤開棋盤,思考每一步棋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應對。Vincent在比賽之前,也會思考各種概定套路的應對方式,以及針對某位特定對手的習慣來思考,準備比賽。由於象棋一局比賽可以長達三至四小時,期間大腦要不停運轉。所以除了這類訓練、研究棋譜之外,Vincent亦會跑步,以鍛鍊體力。

「全職」棋士在香港
Vincent步出社會後,也曾工作了數年,但他最後還是辭去穩定的全職工作,專心下棋。「感覺打一輩子工,像是白活了一樣。自己對象棋有興趣,又有一定成績,我想試試,看看自己可以走到多遠。」他說。香港的「職業」棋士與別的地方的職業棋士不同,並不是像職業運動員一樣,有底薪、朝九晚五地訓練;也不是考到某個段位就是「職業」。Vincent兩年前曾加入一支內地職業隊伍,隊內高手雲集。他亦有幸參與聯賽,可惜最後只差一線,無法繼續。他指出內地的職業隊有資助,隊員從小訓練,實力強大,平日和其他棋士一起訓練也有底薪,比賽勝利亦有獎金。而Vincent與他們不一樣,香港沒有這樣的系統,他只是辭去全職工作專心下棋。雖然比賽有獎金,但平時也有做兼職維持生計。問到香港多不多棋士這樣全心投入象棋,Vincent笑說:「可能只有我一個。」

在這條路上前行多年,Vincent亦自覺好像錯過了一點東西。眼見同年齡的朋友各自於職場上取得一定的成就,或是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他開始思考自己該作出怎樣的抉擇。「或許這就是我感覺我還可以到達更高的點,卻一直到未達到的原因,我想因為這樣,我未來也未必能到達。」

象棋在香港
有人會擔心,在電子化的年代,象棋是否在香港變得不受歡迎?Vincent指出,現在香港不同年齡層也有很多熱愛象棋的人。很多孩子會學棋,以訓練思維,慢慢培養興趣。他認為孩子可以從象棋中得到許多感悟。一次在對弈中因魯莽而落敗,下次就會三思而後行。他笑言他自己也被象棋影響了許多,朋友總說他「過分謹慎」,但他仍認為這是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