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l Done

考古大平反

於香港從事考古工作,似乎極為罕有。「乜香港都有考古嘅咩?」面對質疑,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黃慧怡如何回應?

Text_Angus (香港中文大學)        Photo_ HY        Edit_ Nic


於香港從事考古工作,似乎極為罕有。「乜香港都有考古嘅咩?」面對質疑,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黃慧怡(Sharon)正面回應:「香港肯定有考古,而且香港還有多達二、三百個考古遺址呢!」她更認為,認定香港無考古的人,都是對考古學一知半解的。且看她怎樣為香港考古大平反!

【考古 = 蝕本科?】

根據學界非正式統計,設有考古專業範疇的人類學系,一直被譽為中大的四大「頹科」之一,而且感覺在香港與考古相關職業的空缺亦有限,以致有聲音指出:「考古沒有前途。」Sharon嚴正指出,這些意見都只是出於網上的流言:「有些流言更出自我的學生,他們仍未畢業,對考古只是一知半解,便在網上胡亂發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外界的誤解。」她又指出,其實近年香港各界都增加了對考古的關注,好像港鐵沙中線的考古發掘工程,以及博物館舉行的考古工作坊及古物展覽等,都一一展現了社會對於考古的認同。「為何香港人出外旅遊時,特別愛看外地的考古博物館;但香港的卻不願去看?」

【恆心與實力:缺一不可】

雖說網上對考古學的評價未必真實,但有一點卻非常準確,就是求職廣告上與考古有關的職位空缺真的非常罕見。原來,這是與考古業特別的招職機制有關:「入行主要有兩個方式,第一是同學向公司自薦;另外則是經由行內人士推薦及轉介,很少會對外招職。」Sharon補充,職位看似有限,但考古的出路其實很廣:「主要是博物館相關工作,例如博物館助理等;而近年文化旅遊興起,也為考古及人類學的畢業生提供了新的出路。」她笑言,其實文化旅遊可以是「錢途」之一。「有些專業導遊,帶領一團歐洲文化遺產之旅,即可換來一般人的半年收入。」

【揸鏟、揸筆、吹水】

縱然出路甚廣,但要加入考古行業並非易事。Sharon以一句說話總結考古人員需要具備的特質:「懂得『揸鏟、揸筆及吹水』。」所謂「揸鏟」,即是需要具有力氣以準備工具,能夠於考古遺址落手落腳參與發掘工作;「揸筆」則指考古從業員需要具有考古知識,能應付大量的文書及研究報告工作;至於「吹水」就是考古從業員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能與陌生人接觸。「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特別著重於縱向的人際溝通能力。上至官員,下至工人,我們都有機會接觸。」她笑言參與考古工作,首要學會面對滿口粗言穢語的人。「我經常都和同學說,若你們不能接受粗口,就不要做考古工作。」

【現化科技與古代生活】

談到考古,一般都會聯想到古舊的東西。Sharon指出,其實考古與現代科技有莫大關係:「考古,就是用現代科技去了解古代人生活的過程。」她舉例說,在發掘埃及木乃伊的過程中,就曾應用到一般用於醫學診症的電腦掃瞄技術(CT Scanning),由於每一次的發掘工作都可能是破壞,善用現代科技就更為重要。「考古的工作,就是要把從遺址發掘出來的一些看似毫無關係的碎片,湊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考古的意義】

事實上,考古工作的意義,除了用於連接過去與現在之外,對現代社會發展也有重要性。Sharon指,回歸後香港政府的所有大型基建工程,均需要事先進行環境評估工作,以勘察工程選址地域的保育價值,當中包括歷史發掘價值。「人類學的同學有保育相關經驗,對獲得考古發掘牌照會有優勢。」她又認為,政府對於環評的重視,某程度上亦反映了具有考古底子的人,對於跨領域工作有一定有利條件。

【有熱情才有發展】

參與考古工作多年,Sharon坦言自己對考古很有興趣,才令她繼續走下去。「我相信,只要有熱情,才會帶動人們去發展。」曾經到過柬埔寨、中國等地參與考古發掘工作,最終選定在大學教書的她,笑言:「擅長工作的人,是沒可能擁有work-life balance的!」看來,Sharon對考古的很執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