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遊訪巴爾幹半島 -重新上了一堂歷史課

前一陣子前往巴爾幹半島旅遊,到訪了四個位於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分別是斯洛維尼亞(Slovenia)、克羅地亞(Croatia)、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Bosna i Hercegovina;簡稱波士尼亞)和黑山(Montenegro)。俗語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確實不無道理,旅程中每到一個地方都好像在上一堂歷史課。

Text & Photo: TingTing (香港中文大學)       Edit: Kathy



前一陣子前往巴爾幹半島旅遊,到訪了四個位於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分別是斯洛維尼亞(Slovenia)、克羅地亞(Croatia)、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Bosna i Hercegovina;簡稱波士尼亞)和黑山(Montenegro)。去這幾個國家之前,我只是單純源於它們獨特的風景而前往。俗語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確實不無道理,巴爾幹半島的歷史是我之前未曾接觸過的,因此旅程中每到一個地方都好像在上一堂歷史課。到訪了這幾個國家之後,我才發現它們的歷史十分值得細味。

巴爾幹半島

巴爾幹半島其實是一個地緣政治和地區的名詞,它是指歐洲東南邊位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當中涉及幾個主要國家,分別是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希臘、黑山、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等等。

過去,巴爾幹地區於歷史上一直都有不同大大小小的戰爭,這裡亦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地。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在天主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三教並存下經常都發生大量衝突;加上有眾多民族在此生活亦令到宗教和民族紛爭同時出現。因此,這片土地曾經成為世界上最紛亂的地區,也令這裡有「歐洲火藥庫」的稱號。

在九十年代中,巴爾幹地區都繼續有大大小小的戰爭,直至南斯拉夫內戰結束後,這片土地才慢慢回復和平。而波士尼亞就是九十年代後才從南斯拉夫獨立分離出來的國家。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Bosna i Hercegovina

再美的風景,再悠久的歷史,都抵不過戰爭摧殘而造成的巨大傷害。乘坐巴士從克羅地亞邊境進入波斯尼亞之後,沿路見到的樓房都普遍破舊,有些房屋的外牆仍留有千瘡百孔的炮彈痕跡,讓人感受到戰爭對社會造成的破壞。而波斯尼亞於過去的歷史上亦有著重要的地位,例如於1914年,波斯尼亞的首都薩拉熱窩就發生了奧地利王儲被暗殺的事件,令它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在波斯尼亞,我到了有千年歷史的古城莫斯塔爾(Mostar)。因為這裡曾經受到土耳其人統治,所以一走進古城就會發現這裡的建築都富有土耳其特色。於古城街上的店販都會售賣傳統的土耳其服飾、咖啡器皿、銅製品和土耳其彩色玻璃燈。同時,古城亦有著濃濃的伊斯蘭氛圍,如古城內有幾座清真寺,於黃昏時分就會聽到從清真寺傳出的鐘聲。

莫斯塔爾古橋 (Mostar Stari Most / Old Bridge)

莫斯塔爾古橋建於16世紀,位於莫斯塔爾的古城內。這條橋受過多次戰爭的洗禮,它更於1993年的波士尼亞戰爭期間被摧毀,因此它亦是過去紛亂歷史的見證。現時,老橋旁邊仍然有一顆石碑上刻著:「 DON’T FORGET 93」,以提醒人類不要忘記戰爭的教訓。當年的波赫戰爭歷時約三年,戰爭造成約20萬人死亡,200萬人淪為難民,於古城仍然可以見到佈滿彈孔的牆和建築。直至2004年,莫斯塔爾古橋才在多國的協助下重建,再度重新開放。而2005年,該橋及周邊地區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後記:

要認識一個國家,你可以用一天時間上網搜尋它的資料,但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城方逗留幾天,其實都只是可以了解一些比較片面的資訊。我並不是一個歷史迷,但巴爾幹半島的幾個國家確實有令我著迷的地方。無論它的建築、食物以至風土人情都與其他歐洲國家很不一樣。當我看見街道上隨處可見的破舊建築,亦令我更想深入了解它背後經歷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