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摩洛哥 ── 你一生需要來一趟的國家

摩洛哥一直都是自己traveling list中的其中一個check point,今年一月終於有機會踏足這片北非土地。超過十天的旅程,把摩洛哥簡單地走了一圈。摩洛哥的風景很美,我懷念每一次坐車從一個城市轉移至另一個城市的過程,窗外所看見的高山和草原。


Text: Ting Ting (香港中文大學)      Edit: Kathy       Photo: Ting Ting


摩洛哥一直都是自己traveling list中的其中一個check point,今年一月終於有機會踏足這片北非土地。超過十天的旅程,把摩洛哥簡單地走了一圈。摩洛哥的風景很美,我懷念每一次坐車從一個城市轉移至另一個城市的過程,窗外所看見的高山和草原。摩洛哥每一個古城的建築都以一種顏色作為主調,例如馬拉喀什(Marrakech)是紅色;菲斯(Fes)是啡黃色;舍夫沙萬(Chefchaouen) 是藍色和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是白色,因此每到一個城市都很有新鮮感。同時,有機會於一天之內親眼看見撒哈拉沙漠的日出、日落和星空亦令我十分難忘。

摩洛哥的古城

馬拉喀什和菲斯都是摩洛哥著名的古城,而摩洛哥之旅的第一站亦由馬拉喀什開始。德吉瑪廣場(Jemaa el-Fna)位於馬拉喀什的舊城區內,亦是摩洛哥著名的露天市場,這個廣場於2001年時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廣場內有不同地攤小販售賣各式各樣摩洛哥的傳統手工藝品,例如地毯和皮革;亦有傳統舞蹈表演者、魔術家、舞蛇人等等。同時,廣場內還有不同攤檔販賣林林總總的特色食物、飲品和香料。

沒有附上廣場上賣藝人的相片,因為有一個說法是如果你想為廣場上賣藝的人拍照,你就要付小費給賣藝者。因為一旦被他們發現,而你又沒有付小費,他們就會緊跟著你直至你付小費為止。而為了避免付小費,我都是乖乖用肉眼觀賞他們的表演好了。

如果說馬拉喀什是一座紅城,那菲斯的代表顏色就是啡黃色。菲斯是摩洛哥最古老的古城,亦是北非第一個伊斯蘭教城市。因此,城內有多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亦有一座建於十四世紀的伊斯蘭教學院。同時,菲斯的皮革製品亦是菲斯重要的手工藝之一,因此參觀菲斯的皮革染坊亦是遊客必做的項目。

走進其中一個較大型的皮革染坊,我真的被眼前的畫面震攝。工人會站於戶外的大染缸內,雙腳被浸滿顏料,然後於染缸內不斷踏步以協助皮革上色。有說菲斯的染皮坊都是採用天然顏料令皮革上色,所以染坊都會傳來陣陣臭味,同場一些跟團的遊客會拿著導遊派發的一束薄荷葉放在鼻子驅走臭味,但我覺得這陣氣味聞久了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臭!

許多人都說摩洛哥的古城有著錯綜複雜的小巷,即使遊客使用Google map亦很容易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巷子裡迷失方向。而有人說菲斯就有9000多條小巷,所以對於路痴來說在摩洛哥的古城裡穿梭的確有點辛苦。同時,旅客亦要小心有些小孩或當地人見到你看似迷路的樣子會主動上前為你帶路,因為他們可能會向你收取小費。

 

撒哈拉沙漠的日與夜

最先認識撒哈拉沙漠並非來自中學的地理課,而是來自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故事,自此就令我對撒哈拉沙漠這個名字念念不忘。同時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橫跨了數個非洲國家,因此於摩洛哥參加沙漠團進入撒哈拉沙漠亦是其中一個必做的項目。於前往沙漠途中,我們會經過一些小鎮和峽谷,其中一個小鎮就是艾本哈杜(Ait Benhaddou),它建於十一世紀,於1987年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村的房屋是由泥土及乾草疊建而成,是摩洛哥黏土建築的特色之一。現時村內仍然住著原居民柏柏爾人。艾本哈杜另一個著名之處是它是多套著名電影的取景地,例如Game of Thrones、Prince of Persia和Gladiator 等等。

我參加的是兩天一夜的沙漠團,而從馬拉喀什去撒哈拉沙漠其實有段距離,所以第二天黃昏我們才到達小鎮梅如卡(Merzouga)。因為梅如卡位於撒哈拉沙漠旁邊,因此亦成為遊客進入沙漠前停靠的地方。當天,我們於梅如卡騎了約一小時的駱駝正式進入撒哈拉沙漠。剛巧那時接近黃昏時分,駱駝的倒影映射於沙上,我亦和其他團友一起在駱駝上望著太陽慢慢從空中降下,那一刻大家都讚嘆大自然的力量真的很奧妙。

當晚,我們入住沙漠帳篷──因為參加的是較便宜的沙漠團,所以我們入住的沙漠帳篷沒有暖氣,但冬天的撒哈拉沙漠晚上氣溫低於攝氏0度,而沒有暖氣的晚上真的很冷很冷!但即使天氣那麼冷,我都不會忘記那一晚我和其他團友坐於沙上,於漆黑夜中望著抬頭數不盡的星星的情景。從小生活於城市的我,真的從來沒有看到天上有這麼多星星,我們看到疑似流星閃過更立刻許願!

摩洛哥的「藍」

提到摩洛哥,另一個讓人聯想起的是它一個叫「藍城」的城市──舍夫沙萬(Chefchaouen)。這裡的藍,藍得有點夢幻,所有形容藍色的形容詞都可以用來形容這個山城。

這個城市令我印象最深刻一定是我走上Mosquée Bouzâafar清真寺的時侯,我們遇到一名賣糕點的小男孩。他見到我們後,他竟然走上前向我們每位送上一朵剛摘的小花。一開始,我和朋友都覺得這小男孩可能想坑錢,以為他會於我們接過他的花後向我們收錢,因此我們一開始都不敢接。但最後我們不好意思還是接過他送的花,而他竟然沒有向我們收一分一毫。當時內心確是有一點慚愧,我們都先入為主對他有了偏見,而其實他可能真的沒有太多目的,只是簡單地想送你一朵花而已。

來到最後一個城市──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於這裡只逗留一天我就離開。而來卡薩布蘭加一定要參觀的是當地的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它是世界唯一建在海上的清真寺,同時亦是少數對非穆斯林開放的清真寺。而當天我亦在附近海傍慢慢散步,看著眼前的北大西洋待了一個悠閒的下午。

摩洛哥很美,摩洛哥的人也很美。雖然遊客區開始變得商業化,想坑錢的人仍然很多。但我會記著他們常常說的:「You happy, I happy!」,亦感激旅程中遇到的許多好人好事。重新整理摩洛哥旅程的相片,又再令我重新回想那十天的旅程。摩洛哥始終不是一個發達國家,衛生條件未必那麼完善,當地的飲食和生活文化亦與香港截然不同。但即使是這樣,摩洛哥也絶對是一個值得在年輕時仍有氣有力,不怕辛苦來走一走的國家。因為一個地方的遊客愈多,它就愈難保留它最原始的樣貌。同時,文字的表達始終有限,許多體會都需要親身感受才能明白,而每個人在旅程之中都會經歷不同獨特的事。因此,希望大家有機會到訪摩洛哥,感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