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ort
街場籃球——我們的街場, 我們的共同回憶
Text: 青蛙 (浸會大學) Edit: HY Photo: HY
「街場是我接觸籃球的起點,只要手執籃球,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場地,每個街場都可以是我的主場,讓我自由地在場上揮灑汗水。長大後到處遊歷,發覺其他城市的街場都各有千秋,唯獨香港的街場是千篇一律,讓我忽發奇想,若然我能夠打造一個獨一無二的街場就好了,因為街場對於喜歡籃球的人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這是SLAB創辦人葉嘉華(Jason)捍衛香港籃球街場的宣言。
啟業運動場小知識
落成年份:1981
外號:黃金鐵籠
特點:室外有蓋籃球場
營運團體:民坊
開放時間:上午7時至下午10時
有別於一般街場,啟業運動場以籃球場為中心建築,外設緩跑徑、兒童遊樂區等,經翻新後以型格黑色為場地主調,保留原有的淡黃色鐵籠,加上霓虹招牌式樣的螢光噴漆圖案,構建成一個具香港特色的多用途運動場。「場內還有一個籃球網狀的膠樽回收筒,相信大家在求學時期都有著相同的經歷,就是會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遠距離拋擲垃圾往垃圾桶內,我們希望透過趣味的方法,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反應也非常不俗!」場內每個細節都經SLAB團隊一絲不苟地去製作和構思,因為全部都是他們的心血結晶,都是他們與大家的共同回憶。
SLAB四子稱兄道弟二十年,一切情緣因街場而起,不同的只是他們對街場的執著由拿著皮球變成執起筆桿。SLAB不遺餘力介紹香港不同的籃球場地,又會發掘球場周邊的小店,將籃球、小店和人民情懷連繫起來。
啟業運動場內,每條石屎支架上都印上了不同的正能量說話,Jason笑言是希望吸引不同的人前來「打卡」,但其實每句也跟團隊成員的經歷有關,「『最大敵人就是自己』是我的座右銘。我的右手在學生時代曾受兩次嚴重傷患,醫生苦口婆心叫我別再打籃球,先好好休養復原,可是我真的很喜歡這項運動,於是我繼續投入到當中,卻怎樣也未能重上受傷前的水準,我不斷反覆問自己:『真的是因為傷患嗎?』不是,只是我的心魔一直作怪,才致自己未能發揮應有的水準,現在我能繼續接受高強度的訓練。」人人都可以質疑,可以否定,可以不相信,唯獨自己不可以,因為你的存在就是要好好證明自己。
Jason非常感激民坊的信任,以及團隊的支持,縱然在過程中屢遇阻濟,但雙方的不斷協調,包容,才使翻新計劃順利完成。
Jason曾經到美國採訪NBA球賽,又曾與知名球星LeBorn James合作,今次又有份策劃翻新計劃,每個都是叫人羨慕不已的機會。成功非僥倖,他謙虛道是因為先前的付出及努力把握機遇,才為他帶來今天種種歷練,「年青人不要怕吃虧,怕吃虧就會錯失良機,未認清目標並不要緊,多作一些不同的嘗試,你可能會為此耗用了玩樂或溫習的時間,可是在經歷裡,你會得到比課業更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開拓人際網絡,擴闊眼界視野!」年青人最大的本錢就是青春,我們都好好把握當下去活出屬於我們的生活,而不是只會去羨慕別人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