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

速度與反應的挑戰—巧固球

由於巧固球嚴禁身體碰撞,又被稱為君子球。巧固球混合了排球、手球及籃球等球類要素結合而成。雖然沒有身體碰撞,但節奏卻十分快,刺激程度不比其他球類運動遜色。

Text&Photo: Louis 公開大學        Edit: Rex


提起巧固球,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部分人更混淆手球與巧固球。究竟巧固球是一項怎樣的運動呢?巧固球在香港的發展又如何呢?

君子球的由來
巧固球早在20世紀70年代由瑞士生物學家赫爾曼·布蘭德(Dr Herman Brandt)所發明。而Tchoukball這個名稱的由來則是因爲球撞到球網時所發出的聲音與法文“tchouhk”相似而命名,而Tchoukball的中文就是其漢語譯音。由於巧固球嚴禁身體碰撞,又被稱為君子球。巧固球混合了排球、手球及籃球等球類要素結合而成。雖然沒有身體碰撞,但節奏卻十分快,刺激程度不比其他球類運動遜色。

玩法懶人包
巧固球一般分為單網賽每隊5人及雙網賽每隊7人,場地大小與籃球場一樣,而巧固球的大小亦與手球一樣。場地會設立一個邊長一米乘一米,仰角60度的正方形彈網,並以其為圓心畫出一個3公尺半徑的半圓,而半圓以內的範圍則為禁區。巧固球沒有罰球,亦沒有個人犯規次數。除了嚴重惡意犯規,如屢次阻礙或攔截對方傳球或攻門才會被判予黃牌,當收到2黃或1紅就會被逐離場。而大部分的犯規會判以自由球,由敵方在犯規位置開球。比賽球員都不可以運球,因此極講求團隊合作。

3,記著4個3!
• 每次進攻只有3次傳球機會,3傳後必須射球,除底線球會有額外多一次外(即總共4次)。
• 每邊彈網只可連續攻擊3次,第4次必須換邊。
• 球員持球時間不可多於3秒。
• 球員接球後只可最多走3步,當中只計算觸地而不會計算重心腳。

得分方法
直接得分只有一個方法,便是射球後沒有任可人接到反彈的球,攻方會直接得一分。若攻方其他隊員接球則視為一射,若敵方接球則會視為成功防守。
間接得分方法有兩個,這兩個情況皆由敵方得分,因此亦視為烏龍球。第一,攻方所射的球反彈落禁區範圍以內或反彈至場外。第二,攻方射球後,球直接反彈擊中射球者自己。

 

Eden

年輕人係乜原因令你一直堅持玩呢項冷門運動?係Warm啊!

就讀香港公開大學的關泳美(Eden)和 何健銘( 阿銘 )都因為學校的體育堂而接觸巧固球並一試愛上。Eden原先是打排球的,在朋友的拉攏下參加了這個名字奇特的運動。而阿銘則在中學時期接觸過巧固球,因再有機會於是決定好好把握。兩人接觸了這項冷門運動兩年,這項運動參與人數少亦難以在康文署book場。他們之所以一直堅持,皆因有一班好隊友。兩人都表示現時團隊氣氛融洽,由於大家接觸巧固球的時間相若,所以大家可以一齊努力進步,加上這項運動極講求團隊合作,因此團隊氣氛濃厚。由於練習過程中不涉及身體接觸,所以可以男女混合,女方亦唔會有身體上的劣勢,男女隊員間的隔閡自然較少。

何建銘

除了好隊友,巧固球當然有其他吸引之處。兩位港隊成員,分別是擁有國際教練牌的 陳巧兒( Tessa)以及本地1級教練牌的余啓賢( 余sir ),都是由其他球類運動轉型而來。

Tessa原本是打手球,一次機緣巧合下報讀了巧固球的教練班,其後更出戰亞洲盃,因而慢慢愛上巧固球。在打手球期間,Tessa曾試過斷十字韌帶。巧固球相比起手球,大幅減少了身體碰撞,但節奏快這點仍保持著球類運動應有的刺激,所以在安全性提高下又不失其樂趣。雖然碰撞少了,但關節扭挫傷(即篤魚旦)以及食波餅都會發生。

余sir最初則是打排球,由當時的排球教練袁sir(現為巧固球總會港隊教練)介紹下接觸巧固球,因而愛上這項獨特的運動。余sir認為巧固球最吸引之處就是不受體質與年齡所限制。由於嚴禁身體碰撞,所以巧固球講求反應和技術。即使年屆三十亦可以為團隊帶來無限貢獻。

左Tessa ,右 余sir

巧固球在香港發展的難處
在香港這個高度商業化的城市,發展體育本來就舉步維艱。而巧固球並無被納入奧運或亞運的體育項目中,因此更難有資助。余sir表示雖然總會具有發展藍圖同規劃,但由於缺乏政府資助,加上現時康文署室內和室外場的保險都不包括巧固球,變相場地亦是一個非常大的限制。種種原因使到巧固球這項運動無法有效推廣至大、中、小學。其實現時巧固球港隊在剛過去的新加坡亞洲盃中,男子隊和女子隊分別獲得第五名和第三名。縱然獲得好成績,球員的裝備以及出外比賽仍須要自費。希望巧固球在未來亦可受到政府資助,從而讓更多人認識這項運動。

想參加可以點?
現時坊間都沒有公開的球會或訓練班給予大家參加,不過余sir同Tessa 特登為大家開咗一個Facebook page等大家可以有一個渠道參加呢項運動。
Facebook page名:Tchoukball K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