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ing

家族食譜.家族故事

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獨有的菜式,有人稱之為「母親的味道」。今期我們收集了不同家庭獨有菜式的食譜,交換食譜之餘,也交換不同家族的故事。  

Text: Ronica (香港城市大學)      Edit: Kathy       Photo:受訪者提供


一個城市的歷史刻在她的建築上,一個家族的故事藏在她的餐桌上。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獨有的菜式,有人稱之為「母親的味道」。比起純粹母親的味道,對於某些人來說更可能是「故鄉」的味道。獨有菜式代表的是一個懷念的地方、家人,也是童年,更是家族的歷史。今期我們收集了不同家庭獨有菜式的食譜,交換食譜之餘,也交換不同家族的故事。

丁家—Ronica Ting

家傳菜式:Ga-do Ga-do(加多加多)

材料及準備:

生菜絲 適量

椰菜絲 適量

豆角 適量

芽菜 適量

青瓜 少量

烚蛋切片

沙嗲醬(加多加多用)適量

蝦片  數片

步驟:

  1. 加入沙嗲醬至所有材料並攪拌
  2. 在沙律上放上烚蛋及蝦片

這道Ga-do Ga-do其實就是雜菜沙律,源自印尼地區,是印尼常見的菜餚。每個地區、每家每戶在沙律中所加入的材料都有所不同,自己調制的沙嗲醬味道也不同。Ronica的外公外婆是印尼華僑,每逢節日、家人的團圓飯、或是某人生日,家中的餐桌總有這道菜。小時候Ronica和家中其他小朋友,總是很期待節日的來臨,因為這代表可以吃到外公外婆親手炸的蝦片,即使他們討厭吃雜菜沙律。到她長大以後,能吃到這道菜的機會越來越少。外婆外公不再有精力預備如此多的材料或是走遠路到印尼商店買沙嗲醬,而子女兒孫齊人回來吃飯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今年的新年團年飯,她吃到這道久違了的菜式,雖然是由母親預備,可是對她來說,味道卻一模一樣。

林家—林泳兒

家傳菜式:梅汁蛋

材料及準備:雞蛋

酸梅汁(把酸梅壓出梅汁)

豬肉碎 適量

水 適量

鹽 少許

 

步驟:

  1. 煎荷包蛋
  2. 加入適量水
  3. 倒入梅汁以及被壓過的酸梅
  4. 水滾後加入肉碎
  5. 用鹽調味
  6. 肉碎煮熟後起鑊

在60年代的潮州,即是泳兒爸爸長大的年代,大部分人以務農為生,物質並不富裕,肉和雞蛋都不是人們平常會吃到的東西。這道梅汁蛋在那時只有剛生完孩子的女人才能夠吃到。到了經濟較好的現在,梅汁蛋已經變成了他們一家的家常小菜。這道家常菜看似簡單,其實不然。泳兒一家所用的酸梅都是自家醃製。新鮮的青梅加入凍滾水及鹽,醃製至少一年,待青梅變啡,才能夠用作煮梅汁蛋。

胡家—Coral Woo

家傳菜式:鄉下粉絲(湯面)

材料及準備:

已浸粉絲(浸4-8小時)

自家製黃豆油 少量

冬菇 數隻

蔥粒 少許

薑蓉 少許

瘦豬肉 適量

鹽或其他調味料 少許

 

步驟:

  • 把鍋燒熱
  • 爆香粉絲及黃豆油以外所有材料
  • 加水(作為湯)
  • 水滾後加入粉絲
  • 粉絲煮熟後加入黃豆油
  • 起鍋

Coral一家稱這道菜為「鄉下粉絲」,皆因這道菜源自於她母親的家鄉湖南。在家鄉,幾乎每家每戶都會煮這道菜。Coral媽媽憶述在家鄉,每年黃豆和番薯收成後,他們都會把它們製成黃豆油以及番薯粉絲,並儲存起來。這樣他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美味的粉絲。這道菜由Coral的外婆親自教她的母親。母親到了香港,誕下了三個兒女,這道菜依然常常在她的餐桌上。Coral對家鄉湖南不太熟悉,但由家鄉買回來的粉絲和黃豆油,以及媽媽的手藝,對Coral來說就是家鄉的味道,以及她和家鄉之間的連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