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打破傳統的音樂品牌 JL Music

新興音樂品牌JL Music承載著這些人的夢想,與有才華的歌手簽約,打破必須出道的傳統框框,為他們尋找商業演出的機會,延續他們的音樂夢。

Text: 華          Photo: Eden          Edit: Rex


每年樂壇都有新人出道,但不是每一位喜歡唱歌的人,都一定想當全職歌手。在街頭Busking的人成行成市,也許他們在等待被伯樂發掘,也許他們家有負擔,無法做全職音樂人,但他們依然想宣揚自己的音樂理念。新興音樂品牌JL Music承載著這些人的夢想,與有才華的歌手簽約,打破必須出道的傳統框框,為他們尋找商業演出的機會,延續他們的音樂夢。

在時代門外再聚
近年,如果你在星期五晚上經過時代廣場,都應該遇見他甚至聽到他的歌聲。他,是JL Music 的創辦人Jay Lee。「因為香港大學一百周年時的一個音樂計劃,我認識了一群喜歡音樂的朋友。當時也有人邀請我們到學校或社區嘉年華表演。當我參與了一、兩次後,覺得他們如此有才華,又喜歡音樂,而我亦一直有負責一些幕後事宜,如溝通或類似經理人角色的事。我便計劃把他們變成我的藝人,他們負責幕前,我負責幕後,大家可以在工作之餘繼續玩音樂。」於是Jay創立了JL Music,與有才華的音樂人簽約,為他們尋找商業演出機會。

要有商業演出,當然需要一定知名度。他們每逢星期五都會到時代廣場Busking。普遍Busking 的聽眾都是過客,也許是在等人,也許湊巧路過駐足欣賞一會。但JL Music 每星期都有樂迷等候他們來Busking 。除了演唱知名歌手的歌曲,他們也會自行創作,甚至找來不同的音樂人一同演出,漸漸JL Music 這個品牌開始為人熟悉。「團隊愈來愈大,開始更多人認識我們,也曾嘗試不同類型的演出,漸漸我覺得是時候把它變成我的事業。」原本正職為活動統籌的Jay,毅然辭退工作,全心全意經營JL Music。

JL Music與City Echo
「JL Music有一個很特別的性質,這是一個我的夢想,同時承載著很多人的夢想,但他們的夢想未必是大紫大紅,或以音樂作為他們的終生職業。我是在創造一個平台,讓不想做偶像歌手的音樂單位,可以工作之餘仍有空間及氛圍去玩音樂。」為了讓JL Music 良好營運,Jay決定來一次re-branding,推出City Echo來取代JL Music 中Busking 的部分。「如果JL Music永遠予人感覺停留在逢星期五時代廣場的Busking團隊,我們無法做更多的事,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全面的音樂品牌。」Jay表示,商業的事就由 JL Music負責,而推動街頭音樂文化的重任,則由City Echo來接手。他說此舉亦有利不同的音樂單位一同Busking。「我覺得舞台是需要開放出來。我不可以邀請其他人一齊玩,然後介紹他們也是JL Music的Busking,我覺得這樣做很自私。」

歌手主導宣傳策略
現時JL Music旗下有11位合約歌手,當中有1隊樂隊,3隊組合,其餘則是個人表演單位。他們的合約年期為1、3、5年不等,一般不求出道的歌手合約都是1年。Jay指雙方是行政關係,他會為對方做各種支援,但不會投放太多資源,而3年和5年合約的歌手則是主力投資對象。對傳統音樂品牌來說,簽約歌手是一種投資,投資當然希望有回報,所以很多政策都是由上而下的,歌手的個性相對被減低。相反,JL Music這種獨立音樂品牌,由於資金有限,很多時只能做一些成本低、非金錢堆砌出來的宣傳,例如做一些俱話題性或概念上的事。「我不敢說如果我將來資金充裕時,不會採用他們那種運作模式,但最重要的理念是先由歌手及音樂出發,歌手的風格是怎樣,例如他喜歡玩電子音樂,我們便做相對應的策略。」

過去5年,JL Music每年也會舉辦周年活動,由首年只能在街上馬拉松式Busking,到5周年時在兆基創意書院舉辦可以容納500名觀眾的演出。Jay也曾為旗下歌手楊致遠推出唱片及舉辦唱片發佈會。另外也曾舉辦一些音樂計劃,例如「大專拾回十大」便是一個在麥花臣體育館舉行的1200人音樂會。這個音樂會,不只有林弈匡、RubberBand、SupperMoment等著名歌手或樂隊,JL Music旗下的楊致遠及吳林峰亦有上台獻唱他們的原創歌曲。「只要真的有才華,即使本身完全沒人認識,我也可以令他們的創作、他們的歌在麥花臣、在伊館演出,表演同時有直播,令他們的音樂繼續傳播開去。」Jay表示,希望未來可多舉辦音樂計劃,一方面推動樂迷支持原創音樂,另一方面則提供平台讓音樂人宣揚他們的音樂理念。

樂壇新不如舊?
上月舉行的各個樂壇頒獎禮,樂迷在網上回味的,都是十多年前的歌手及歌曲,是新人不如舊人嗎?Jay認為,一來是因為大家仍很喜歡那些歌手及歌曲,但同時大家覺得現今樂壇欠缺特色。他指出本地樂壇發展緩慢,可能是因為90年代市場主導或偶像主導開始的情歌風格沿用至今,以致樂壇在輝煌過後好像無以為繼。「不過我覺得近5年香港樂壇其實有一些新事物萌芽。大家會多聽到重型音樂等都是一些例子,或一些主流歌手,陳栢宇、林弈匡他們都在編曲上多了變化,這些都是小小的種子正在萌芽生長。」

每項新事物萌芽,都需要時間去成長。樂壇的各種新氣象能否成功?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