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Love HK

「開放式博物館」的島嶼 ──── 鹽田梓藝術節

每逢假日都市人都希望可以暫時遠離市區到不同的離島閒逛,享受一下放假的寧靜。香港的離島除了為人熟悉的長洲、南丫島及梅窩之外,在人稱「香港後花園」的西貢也有一個鹽田梓。小編就正正被鹽田梓藝術節所吸引,初到這個近三百年歷史的小島。

Text & Edit: Kathy       Photo: Kathy&鹽田梓藝術節官方網站


每逢假日都市人都希望可以暫時遠離市區到不同的離島閒逛,享受一下放假的寧靜。香港的離島除了為人熟悉的長洲、南丫島及梅窩之外,在人稱「香港後花園」的西貢也有一個鹽田梓。小編就正正被鹽田梓藝術節所吸引,初到這個近三百年歷史的小島。

香港天主教的發源地

位於西貢的鹽田梓有近三百年歷史,是香港少數充滿天主教特色的客家村落,島上居民以客家陳氏組成。所有村民均信奉天主教,在村中建有百多年歷史的教堂聖若瑟小堂,更是全港保存得最完善的鄉村教堂。這所特色的鄉村教堂,分別在2005及2015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異獎」和「傑出獎」,這絕對肯定了鹽田梓的文化價值和特色。隨著城市發展,村民陸續遷離鹽田梓,但小島仍保留著珍貴的自然生態和歷史古蹟。

鹽田梓藝術節簡介

鹽田梓藝術節是一個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主要為本地及訪客帶來集藝術、宗教、文化、古蹟及綠色元素於一身的嶄新旅遊體驗。今年的藝術節以「天.地.人」作主題,並以「追尋靈性,六感體驗」為定位,推廣探索式旅遊體驗,透過融合「4R」元素(Refresh 恢復精神;Rethink 反思;Revive 甦醒;Recharge 注入力量)的藝術裝置及島上景點,讓訪客透過「六感」,重新認識和探索人與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透過多元的文化藝術與一連串自然體驗活動,推廣鹽田梓的獨特文化和歷史。同時邀請本地藝術家及年輕人與鹽田梓村民共同創作,塑造鹽田梓成為一所開放式博物館。

景點推介

1/ 歸家

藝術品「歸家」是在我下船入村後看到的第一件作品,作品以波浪形的框架參考鹽田梓的地勢,五種顏色的管子合共200支,有如天主教唸玫瑰經—歡喜五端、光明五端、痛苦五端、榮福五端共200篇聖母經一樣。參觀者通過敲擊作品不但可產生鐘聲效果,還可感受與作品互動,讚美造物主的偉大。

從前教堂外的鐘聲,作用是聚集村民參加彌撒,多年後村民即使離開鹽田梓亦能主動參與重建家鄉,像是天主的安排及呼召。「梓」有著故里的意思,希望後人不忘故鄉。這件作品安置於碼頭處,當村民登島回鄉的時候,可聽到作品發出的聲音,就像是被從前的鐘聲所呼喚。

2/ 客家茶粿伯伯

看到一顆顆不同顏色的茶粿,伯伯亦很有耐心地向每位遊客介紹眼前不同味道的茶粿。除了傳統的雞屎藤粿,伯伯更自豪地講述獨家研製的斑蘭及紫薯口味,只此一家。因為島上的餐廳並不多,伯伯不但售賣客家茶粿,更會自製豆腐花及豆漿等,讓遊客可以感受傳統客家的風味。

3/ 竹教堂

島上著名的地標聖若瑟小堂不單是鹽田梓的宗教建築,更是村民信仰的象徵。作品的設計理念是擷取教堂外形的特質,以竹結構重現中西文化的精粹,放置在鹽田梓聖若瑟小堂原址門外更相映成趣,融合中國傳統紮作技藝和西方信仰文化,從而反映了鹽田梓這個結合天主教特色的客家村落。

4/ 五·二·九

從遠處觀看已被色彩斑斕的藝術品吸引,走近看才發現有兩條以竹製勾劃出的魚形製品。作品的設計理念源自聖經故事「五餅二魚」,講述耶穌憑著由孩童奉獻的五餅和二魚餵飽了五千人;九大簋則是客家人的傳統禮俗,在特別日子,每家每戶拿出自己的枱、板凳和食物,共聚分享食物。兩者卻有著一個共同點,就是奉獻自己僅有的物資,跟大家一起分享。在分享過程中,無論是孩童分享五餅二魚,還是鹽田梓村民秉持著客家精神與他人分享枱、板凳和食物,大家都有著一顆願意奉獻自己的心,祝福和團結眾人。

遊島小貼士

乘搭街渡是主要進入鹽田梓的交通工具,街渡會來往西貢市中心及鹽田梓。在藝術節期間,雖然會增加街渡的班次但班次仍不是太緊密,故此小編建議有意前往的朋友請預早查閱街渡的班次時間表,這樣就不會「送船尾」。

*鹽田梓藝術節: www.yimtintsaiartsfestival.hk/index.php?lang=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