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抗抑鬱大師

今期Health的主題我們邀請了精神科醫生曹國柱先生接受訪問,分享疫情之下要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並為讀者講解一下抑鬱症和焦慮症。  

Text: Yvonne (香港浸會大學)       Edit: Kathy       Photo: Yvonne及受訪者提供


疫情爆發至今已有數個月,大家都盡量減少外出、多留在家中、保持社交距離,以減低新冠病毒傳播的風險。在長期與外界疏離的情況下,加上面對疫症的恐懼,一不留神便容易釀成負面情緒。今期Health的主題我們邀請了精神科醫生曹國柱先生接受訪問,分享在疫情之下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並為讀者講解一下抑鬱症和焦慮症。

問: 一咳嗽就感覺自己患上新冠肺炎,屬於正常擔心嗎

曹醫生指出在新冠病毒威脅之下,人們都容易緊張起來。對於要考公開試的同學,憂慮更多一些:例如擔心自己染病而不能應試,加上準備考試的壓力,擔心的事情便更多。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疑病 (Hypochondriacal idea)」,意思指「懷疑自己患病」。人們在壓力之下,有時會放大了內心的恐懼,又或者過分詮釋身體的感覺。至於是否病態或只是屬正常的憂慮,則要視乎這些思想的嚴重程度。「以我最近見過的一位病人為例,他因為喉嚨乾涸,然後便擔心自己染了新冠肺炎。他每晚都自行量度體溫,幾乎用完兩盒溫度計的耳蓋子,另外又擔心自己喉嚨生癌,每天去找家庭醫生求診。此情況亦引起失眠、胃口差、消瘦、心悸、冒汗等其他症狀,直接影響了他的工作。」曹醫生指這種情況下,病人需要接受適當的治療。

問:不敢出家門,但在家又會胡思亂想;對事情感覺悲觀,甚至覺得自己沒有朋友,是否抑鬱病的先兆?

在疫情下我們非必要就不出門,以減低染病的機會,是一種合理的行為。但是,減少社交接觸,便缺少了親友之間的互動及慰問,影響情緒也是無可厚非。這或許會引起偶爾的情緒低落和孤獨感,但不一定是患上抑鬱病。但是,如果你持續了一段日子(如兩星期)都覺得情緒低落、對身邊事物失去興趣 (「無feel」) 、時常沒精打采、感到疲倦、不能集中精神、失眠、喪失胃口、思想過分負面、甚至出現自殺的念頭,便可能是抑鬱病的症狀,需要求醫。

問: 平時對於消毒步驟都十分注重,洗手後都會用酒精搓手液清潔多一次,感覺獲得雙重保障,這屬於正常或過度焦慮?

其實,適度的憂慮是有保護性的。上述問題提及的潔手行為和心態,在疫情下都屬正常,對於我們預防新冠病毒也是有幫助的。除非這些情況「over 咗」:例如重複洗手的步驟,每次都花上15至30分鐘;或者過分擔心手部衛生,經常認為雙手有病毒,令人無法集中精神做其他事。如有上述的情況,就要及早求醫。

問:如何好好與自處和減壓?

曹醫生是個音樂愛好者。一年前開始與大學同學組成五人樂隊,定時練歌,亦試過在街頭Busking,近距離接觸聽衆,分享音樂帶來的喜悅。他認為音樂是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減壓方法。在疫症期間,他們每個成員都有做live,以音樂紓解在家中抗疫的朋友。我近日也找回以前儲存在電腦的音樂,差不多共六百多首,有的已經很久沒有聽過,有的甚至已遺忘它是來自哪套電影或電視劇。音樂除了令人腦袋放鬆,還可令你想起某段回憶,像是生活的軌跡。這些歌曲令我記起某年暑假的旅行、某年炎炎夏日涼著空調看的一套電視劇、熬夜趕deadline的日子等,成為了特定時間的主題曲。既然疫情期間我們不能隨意出外,不如打開手機或電腦聽聽音樂,懷舊一下,或者也能令我們暫時放鬆一下吧。

除了音樂之外,曹醫生閒時也會寫書法練字。他建議年輕人在家中嘗試練習書法,既可修心養性,亦能打發時間。

我相信這段時間,大家都會做一些以往很少做過的事情:例如學習廚藝、打掃家居或者在家中練習瑜珈拉拉筋。不諳廚藝的我,也嘗試踏進廚房開始「廚藝訓練班」,跟隨YouTube的教學練習。我驗證到根據煮食節目食譜煮出來的食物真的可能只有賣相,但實質上會太咸、沒有味道或者還未熟透。當我嘗試過在廚房鑽研了一個多小時只煮出一道菜,還險些堵塞了鋅盆之後,便轉向鑽研街頭小食,例如買麵粉回家弄章魚燒,也是另一種有趣的體驗。

抗疫期間找一些別的事去做,可能是為了解悶、為了轉移恐慌的感受、或希望認識新事物增值自己。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一種為自己減壓的方法,才能熬過漫長的隔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