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ature Story
素之藝術
Text: TingTing(香港中文大學)& Yvonne(香港浸會大學) Edit: Kathy Photo: Ho Yin & Beely Daily提供
今期Feature Story的主題是素之藝術,「素」不單指素食,更是一種生活模式及態度。我們邀請到Charlotte in White林偉欣作專訪,她同時是一名攝影師、博客及《素系風格—素食與簡約生活練習》的作者。她提倡「活得簡約」正是「素」的一種生活模式,在生活中茹素不但可減少碳排放,更是我們對自己對環境「負責」的表現。那我們應如何把「素」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呢?
承接著Charlotte所提出的斷捨離及less is more的理念,我們亦訪問了以“Enough is Good”理念的本地服裝品牌Beely Daily,他們最近嘗試以煮熟的牛油果核作染料,製作出即獨特又環保的衣服從而減低浪費,對環境「負責」出一分力。 最後,小記們和Charlotte會「開箱」試食傳統及新式的素食零食,向大家分享素食者及非素食者對素食零食的食後感和評價,同學們或許可從初嚐素食後慢慢學習生活一種「素」的生活模式。
人物專訪: 素系生活──林偉欣
她是一位攝影師、作家、瑜伽導師亦是一位純素食者,她是─林偉欣Charlotte。由全職美術指導到現時遊走於不同身份,Charlotte希望從生活到工作都可以向大眾傳遞一個信息─「活得簡約」。訪問當天,Charlotte身穿米黃色的針織衫、白色長裙,既整潔又簡單,正正貫徹了她簡約的風格。
先勇於嘗試 再作出選擇
Charlotte八年前在電影系畢業後,先後擔任過美術指導及造型師。她指第一次為一套微電影擔任美術指導的工作令她有很深刻的印象。當時她需要在電影拍攝前為電影設計佈景;為人物設計衣著和搜羅道具。那次是她第一次把自己過去所學到的知識真正套用於實際的工作環境。
Charlotte表示,在兩年全職的工作生涯,她試過搬器材,亦試過做導演。她也曾經為香港文化中心舉辦的「三十而立」音樂會擔任攝影及美術指導的工作,以及為一些音樂活動作宣傳和推廣。這些工作經驗都令她慢慢知道如何與不同崗位的同事溝通,如何應付不同客戶的需要,幫她建立了現時的個性及工作能力,亦成就了現時身兼多職的自己。
Charlotte認為剛畢業後的工作經驗很寶貴,對於當時剛踏入社會的她來說,當時全職的工作為她帶來接觸世界的機會。她指出對於工作上沒有明確目標的人來說,全職工作的過程中可以讓你嘗試不同的工種,從而讓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亦只有試過你才懂得作出選擇。
從全職轉到「Slash族」
經過兩年的全職工作後,Charlotte亦慢慢找到自己理想生活的步伐。她說自己喜歡自由,亦喜歡有規律的生活,同時很希望可以在工作之中向大眾表達出一種簡約的生活方式。現時的她會每天早上七時起床,先進行約一小時的冥想(Meditation)及瑜珈練習。如果不用外出教瑜珈或進行攝影工作,她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中工作。她會在早上趁頭腦清醒時寫文章,下午就做些重複性的工作,例如覆電郵和剪片,工作至黃昏五、六點就會休息。
她說雖然全職工作可以帶來相對較穩定的收入,但全職工作的內容比較有局限。而現在身兼多職雖然是「幫自己打工」,但Charlotte就認為現時可以規劃自己工作的時間,在工作上亦有更大彈性做自己想做的事。
困難與適應
既是攝影師,又是專欄作家,Charlotte亦在上一年考取了瑜伽導師的資格成為瑜伽導師。她表示剛開始由全職工作跳出來成為身兼多職的「Slash族」是充滿不同挑戰。她分享到,一開始最大的困難是覺得自己好像沒有停下來的休息時間。由於自己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工作,令自己好像沒有「放工」,變得好像一星期七天都在工作一樣。那段時間,的確令Charlotte覺得心身都很累。
然而,慢慢適應之後,她漸漸懂得分配時間,她說這要歸功於瑜伽。Charlotte認為瑜伽練習令自己有停下來放鬆心靈的機會,同時每天早上的瑜伽練習令她可更懂得專注當下。她說現時學會工作時要全心全意完成眼前的工作,例如教瑜珈時,腦海就要放下覆電郵及其他工作的瑣事,專心於眼前的工作。這樣反而令她壓力減少,工作效率亦大大增加。她指,當現時可以於每天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不同工作,為她帶來很大的滿足感。
素食日常
而「Slash族」的身份亦給予Charlotte 較大空間享受她的素食生活。兩年前,她出版了第一本關於素食的書籍─「素系風格—素食與簡約生活練習」。書中分享她茹素的原因和素食帶給她的生活改變。
Charlotte在書中分享了她的素食食譜,一些簡單的素食配搭。其實素食也可以很有營養,如麥皮配生果和杏仁,烘麵包加果醬,再配一杯奇亞籽蜂蜜燕麥奶,都是她早餐常吃的食物。同時,素食亦令Charlotte多了在家烹飪的機會,她說每次都會購買不同顏色的素食食材,為食物增添色彩。閒時,她亦會上網搜羅不同的素食食譜,跟著影片學習,為三餐變出不同花樣。當中,她更發掘出「漢堡包」、「肉醬意粉」這些一定有肉的菜式原來都有素食版本,打破常人對素食只是單一乏味的印象。
一點一點接觸素食
小時候最喜歡吃雞翼的Charlotte,對食素的概念就是來自食齋,食材就是家人在新年時會煮的豆腐、枝竹、髮菜和粉絲等。直到Charlotte中六時遇上她的舞蹈老師Andy,用行動告訴她原來茹素十多年「無肉食都可以飽肚」,不吃肉類也能維持著健康的身體,令「素食」這個名詞在Charlotte眼中開始變得有一點不一樣。
直至Charlotte在家人離世後,她想為父母積善存福,於是有了茹素的念頭,從而開始了她第一次長時間茹素的體驗。當時,她除了肉類和海鮮不吃之外,她還會吃「鍋邊素」,即是有肉類的湯底也會喝,只是不吃湯內的肉,就這樣Charlotte渡過了差不多兩個月的素食時間。
兩個月後,Charlotte重返肉食世界,但她竟然發現身體對於過往打邊爐、放題的飲食不太習慣。原來身體已經逐漸適應之前的茹素生活,當又轉換過來吃肉,就令本來腸胃就不好的Charlotte的便秘問題更嚴重。當時Charlotte覺得是飲食造成的毛病,於是茹素的想法就再萌芽起來。
在Charlotte 24歲時,她想為自己生活帶來一點改變,於是報名參加了台南的斷食營,再次嘗試素食。她指剛開始不太習慣,感到頭暈、肚子餓。而在斷食營中,她亦跟從導師的指導進行瑜珈和打坐。當一兩天過後,Charlotte漸漸適應這種模式,亦開始感受到斷食帶給她身體的改變。在斷食營中,她只能吃新鮮蔬果,卻令她的腸道從未如此順暢,為她由外而內都進行了一次排毒,也重新領悟到對素食的好處。因此,Charlotte就在完成斷食營之後,真正轉為茹素。
素食入門:一邊學習 一邊適應
由一下子改變了自己二十多年的飲食習慣到吃全素,Charlotte指自己一開始在身體上都未太能適應。一開始作為素食入門者,Charlotte只知道要吃蔬菜和水果,
因為害怕長胖,又不敢多吃米飯。但只吃蔬菜和水果,其實對身體亦不健康,身體慢慢響起了警號。例如,當時Charlotte的體重暴跌了11kg,亦出現臉色蒼白和四肢乏力的情況。當她意識到問題後,她馬上上網搜尋更多素食資料,深入研究下才發現「原來吃素就是要穀、荳、蔬、果四類食物都涉獵到,不能偏吃某類食物,才能保持營養均衡。」經過一輪時間調節自己的飲食,Charlotte的身體也逐漸恢復過來。不善廚藝的她亦開始上網跟著一些素食食譜學做不同款式的素食,嘗試令自己的素食更豐富。
解決了營養不均的問題,接下來的一大難關就是如何跟非素食者的身邊人協調。Charlotte提出了「主動」的重要性,她指很多時外界都會覺得素食者是個「麻煩友」,覺得他們什麼也不能吃。而其實素食者在不想為同枱食飯的人帶來「麻煩」的心態下,亦可能會把「吃什麼都沒所謂」掛在嘴邊,從而令素食者在餐廳點菜時陷入一個什麼菜式都不能點的困局。因此,Charlotte建議與非素食者外出吃飯時,素食者可以主動建議餐廳,選擇一些同時滿足素食者與非素食者的餐廳,以化解尷尬的局面。
Less is more 學習斷捨離
「茹素的人好易滿足,因為去到餐廳發現有素食選擇時就會好開心!」,Charlotte亦是這樣把容易滿足的心態從素食帶到生活層面上。她指,人不需擁有太多,最重要是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Charlotte以買衣服作比喻,她指「自己會知道什麼顏色的衣服最適合自己,所以不用所有顏色和款式都要擁有。」她認為身處在一個物質豐富的城市,我們很容易有種錯覺就是自己需要很多「必需品」。但到最後可能會發現,今年買的衣服,可能到明年都沒有穿過一次。
「生活上太多的裝飾品,都不一定是我們的必需品」,Charlotte覺得為了減少浪費,大家在購買前不妨思考一下面前的產品除了為你帶來金錢成本,還會帶給世界什麼代價。一對塑膠鞋,從原材料、製作時產生的污染以至運輸排放的燃料和掉棄時做成的浪費,都為世界帶來負擔。當大家在購物前想多一步,其實就可以減低購物意慾,令你可以捨棄更多「裝飾品」,做到真正的「斷捨離」。
從全職走到身兼多職;從肉食轉為素食,林偉欣Charlotte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斷捨離」。因為試過全職,所以她知道自己想要現時自由又規律的生活;因為試過食肉,所以她知道自己更喜歡茹素,她就是這樣一直嘗試,又一直作出不同的選擇,令自己過著一個「簡單、簡約」的生活。
To kidults:
Less is More,簡單並不是代表什麼都沒有,簡單代表你找到真正想要的東西。
專題資訊: 素之實踐──本地服裝品牌Beely Daily
承接著Charlotte所提出的斷捨離及less is more的理念,我們如何開始把「素」帶入日常生活中並加以實踐呢? 因此,我們亦訪問了以“Enough is Good”為理念的本地服裝品牌Beely Daily,看看他們如何在服飾上加入「素」的概念。
“Enough is Good”
“Enough is Good”是Grace和阿浩這幾年的生活感受,亦是Beely Daily的理念。Grace和阿浩以情侶檔合力創立了這個本地服裝品牌,他們自覺不需要很多物質,但同時也不刻意斷棄一切物慾,只是認真思考和感受自己喜歡和需要什麼,才去考慮要不要擁有。其實追求更多或更少都是一種流動的狀態,有時候會令人不平靜,而 “Enough” 則是一個靜止的狀態,像人們會說「太多」或「太少」,但從來不會說「太足夠」,足夠就是足夠。他們認為能達到「足夠」這狀態,對於忙碌的城市人來說其實很重要。
而Grace和阿浩也抱著這些想法來製作服飾,他們希望製作一些好品質,可以常穿和耐穿的衣服,期望客人能穿著很長的日子,不會穿一兩年就丟棄,從而減少過度消費。
自己衣服 自己漂染
問及Grace和阿浩在設計及漂染衣服期間所遇到的困難時,他們認為自學漂染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學習和了解,如上網看、看書、問師傅等。當中的困難其實也算不上困難,那些都是令人充實的過程。比如說天然染色,最初接觸時,其實要調好染料,染出一塊顏色平均的布料,也是要花上很長時間才能熟習的。但當專注認真地嘗試,克服了、熟習了,其實又會覺得不是什麼困難。
牛油果除了吃,還可以…
相信有很多人都喜歡吃牛油果,Grace和阿浩就是其中一份子,牛油果是他們每天都吃的食物,亦可能是這個原因,令他們聯想到以牛油果作材料來染製衣服。早前Beely Daily舉辦了< 牛油果天然染衣飾展 >,他們認為牛油果是隨手可得的好染材,故嘗試以煮熟的牛油果核用作天然染的實踐,製作出獨特又環保的衣服。牛油果皮和果核都有豐富的天然色素(類胡蘿蔔素),染在布料上會出現紅紅橙橙的顏色,而且也有豐富的單寧,令色素可以牢牢抓住布料纖維,因此不用加額外染媒(例如鐵、銅),也能夠染出顏色。對於初學者來說,牛油果是很好及很方便的入門素材,作為染料亦可減少浪費,對環境負責出一分力。
加上牛油果皮和果核都是廚餘,既不用額外買,同時物盡其用,一舉兩得。一開始Grace和阿浩也沒有太在意牛油果會染出什麼顏色來,因為覺得這些顏色背後的意義,其實比它呈現出來的色彩更美好。而且天然染料不會對地球造成太大負擔,這也是他們想發掘天然染的最重要原因。
所有食物都可作染料嗎?
Grace和阿浩指基本上大部分植物都含有天然色素,都可以用來染色的。有些天然染工藝家會用樹葉或樹根來染色,都是隨手可得的素材。不過有些素材本身沒有豐富染媒,像紅菜頭,他們試過用紅菜頭來染色,一染好時顏色很鮮艷,但一洗就洗掉七成顏色,這是因為色素沒有牢牢抓住布料纖維。這時候就需要用到額外染媒,像石灰、銅、鐵,染媒就像「中間人」,幫助色素抓住布料纖維,同時也會改變染液顏色。不同職人都有自己的染媒配方,所以就算用上相同染材,都能染出自己風格的色彩,這就是天然染其中一個美好之處,獨一無二。
(Beely Daily主理人之一Grace)
素之生活
透過Grace和阿浩製造衣服的態度,可以感受到他們已經把「素」帶入生活中。Grace和阿浩表示: 「人有時想要很多東西,主要是因為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才會什麼都想要,想要更多更多,結果令心裡的空間愈來愈少,人也變得不平靜。」這個理念跟Charlotte所提及的「斷捨離」很相似,相信只要花多點時間認清自己喜好,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真正需要的東西,不過度購買或丟棄,對自己好,對環境也好。
問及品牌未來會有什麼計劃呢?Grace和阿浩指暫時會繼續專注鑽研牛油果天然染,他們更笑言自己還是天然染的「初哥」,還有很多可以學習和實驗的地方,如染媒,衣服如加了染媒後就可以調配更多不同層次的顏色。同時他們正尋找不同地方的手工布,也會專注使用對環境友善的有機素材,希望透過衣服來帶出更多美好的,對自己、對人、對環境都能有多一點點善意,對我們的環境盡一份責任。
素食零食「開箱」
談及如何實踐「素」的生活模式,當然少不了從飲食入手。薯片、糖果、餅乾等零食相信大家都吃得多,每次逛超市都會購買一兩包回家當存貨。除了這類零食以外,原來有些素食食品也可以當作日常解饞的零食。以下章節,小編就為大家「開箱」兩款不同的素食零食:一款是傳統的素燒鵝,另一款則是秋葵乾。我們更邀請到Charlotte 林偉欣與我們一同試食呢!
(素食零食評分標準:最高5分,最低1分。)
Charlotte試食評分:
素燒鵝: | 秋葵乾: | |
1/外觀 | 1 | 4 |
2/味道 | 1 | 4 |
3/口感 | 3 | 4 |
4/營養價值 | 1 | 3 |
Charlotte食後感:
素燒鵝味道較重,雖然口感比較不錯,但是吃下去會很快有種口乾的感覺。秋葵乾因為不是油炸,所以吃下去油膩感覺較少,而口感亦香脆,不會太鹹,所以比較喜歡秋葵乾。
小記Yvonne試食評分:
素燒鵝: | 秋葵乾: | |
1/外觀 | 2 | 4 |
2/味道 | 3 | 2 |
3/口感 | 3 | 2 |
4/營養價值 | 1 | 3 |
Yvonne 食後感:
素燒鵝味道比較重,就好像平時吃薯片一樣,口感鬆脆。可是不能吃得太多,因為它為了接近燒鵝味道而下了很多香草、調味粉,所以很快便會感到口乾。而秋葵乾是由高營養的秋葵風乾而成,自然營養價值比素燒鵝高。不過予個人而言,身為非素食者的我覺得秋葵口感比較淡而無味,不會是我當作零食首選,若要二選一,我會選擇素燒鵝作為我解饞的零食。
小記TingTing試食評分:
素燒鵝: | 秋葵乾: | |
1/外觀 | 2 | 4 |
2/味道 | 1 | 3 |
3/口感 | 2 | 3 |
4/營養價值 | 1 | 3 |
TingTing食後感:素燒鵝口味比較重,因為它想模仿真燒鵝的味道,因此運用了較多香料和調味份,加上經過油炸,感覺較不健康。而我個人比較喜歡秋葵乾,因為秋葵本身是蔬菜,秋葵營養亦很豐富,風乾後的秋葵口感香脆,容易入口!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對「素」多了認識,我們希望「素」的生活模式及態度能開拓同學們從不同角度體現如何負責,學習到在面對物質充裕的生活中,如何在節省資源中對自己和環境負責,找回適合自己所需的,了解斷捨離,從而減低過度消費的惡習。
此外,今期的素之藝術主題亦伸延至其他文章,如在Movie欄目中引用3套有關素食的紀錄片,帶出實行茹素生活也可吸取足夠的飲食營養及鼓勵大家把手上的食物運用到極致,減低浪費。在Trendy欄目中介紹天然的護膚品可達到護膚的同時亦能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傷害,履行我們對保護環境的責任。最後,在Sport欄目中提及瑜伽體現到專注當下、排除其他雜念,專心一致地在享受當下的一刻,當中與素之藝術所指出的斷捨離生活模式及態度相近。
最後,我們建議如有興趣嘗試「素」的同學們可先從較簡單的素食開始,當身體適應後再進一步到自己的衣服、生活態度的轉變,慢慢一點一點地實踐屬於你的「素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