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Story

跳出新希望—— 花式跳繩

今期主題為「合作」,怎少得手腳並用且十分講求團隊合作的花式跳繩呢?自從幾年前經網上媒體報導「摩打腳」的片段而風靡一時,這個於今年已成立十週年的香港花式跳繩會終於獲得廣大市民關注,一洗一般人對跳繩只是兒戲玩意的誤解。今次特意請來花式跳繩會的創辦人兼教練總監鄭凎元Ken Sir接受kidults訪問,讓我們一起認識這項運動的意義和發展吧!

Test: Katniss (香港中文大學)      Edit: Kathy     Photo: Ho Yin 及網上圖片


今期主題為「合作」,怎少得手腳並用且十分講求團隊合作的花式跳繩呢?自從幾年前經網上媒體報導「摩打腳」的片段而風靡一時,這個於今年已成立十週年的香港花式跳繩會終於獲得廣大市民關注,一洗一般人對跳繩只是兒戲玩意的誤解。今次特意請來花式跳繩會的創辦人兼教練總監鄭凎元Ken Sir接受kidults訪問,讓我們一起認識這項運動的意義和發展吧!

成立背後

Ken Sir年輕時候沒有跳繩教練,更加沒有上甚麼跳繩課程或接受正式訓練,只不過是因為在中學的體育老師推動下參加了「跳繩強心計劃」,一個原意單純只是推廣運動增強心肺功能、預防心臟病的活動,在偶然的機會下開始接觸跳繩這項運動,並成為自己畢生的事業。Ken Sir當時只有跟著外國跳繩影片的錄影帶自學跳繩,直至後來畢業才到跳繩總會的教練班考牌,正式執業。

他十六年前由助教開始做起,主要負責訓練學生或校隊拔尖,但眼見跳繩這項運動未有足夠資源和系統,經常需要自行租用體育館場地,便漸漸萌生創立跳繩會的想法,並在2009年正式成立香港花式跳繩會。跳繩會希望這項運動不只是精英發展,而是可以在城市普及化,讓更多人知道它的好處,並惠及社區關懷服務等,包括免費在NGO的商業推廣活動演出。而跳繩會每年也會舉辦年度匯演,讓高中生和大專生的運動員發揮創意,把不同元素放進表演,讓小朋友有機會展現訓練成果之餘,同時也是慈善性質。好像於去年十二月的Boxing Day匯演,扣除場租及印刷的支出後,便全數捐給路德會啟聾學校。

跳繩好處多多

有人說跳繩運動在社會沒有什麼經濟價值,Ken Sir表示絕不同意,跳繩能夠帶給不同年齡層的人身心發展,很多學校家長都帶小朋友來學習。最小的小朋友四五歲便開始,訓練班也是小學生居多,現時全香港有請教練教花式跳繩的學校差不多有六百間,很多表現出色的中學生也有堅持跳繩到大學生時期。十幾年前全香港可能只有「十隻手指數得完」的教練數目,但現在已發展至差不多有過千個教練,可見這項運動是有市場的。

問到跳繩本身對年輕人的好處,除了基本帶氧運動對體能協調和心肺功能的幫助外,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鍛練孩子的堅毅、解難能力和溝通技巧等等。「為什麼小朋友喜歡打機?是因為他們可以一關一關地完成挑戰從而獲得成功感。如果可以在跳繩上為小朋友帶來同樣的成功感,便可讓他們喜歡上這項運動,願意花更多時間去學習,然後從中有更大的成就和發展。」

團體花式跳繩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運動,團隊精神必不可少,運動員必須透過有效的溝通才可以鍛練團隊之間的合作。每一兩年都會有成員轉動,新血加入,舊人離開,不同意見和想法要處理,作為教練時常都要處理成員之間的合作和溝通。例如資歷較深的男運動員多數習慣以男子組合參賽,他們本身就對自己要求高,且隊員之間有深厚默契,更容易在短時間內向難度挑戰。但有時候遇上組員調動和男女混合組賽事,男運動員需要遷就體能和技術都較遜色一點的女運動員,難免會釀成一些爭執。作為教練最重要的就是制訂「死線」時間,以前男運動員們就算在比賽兩星期前未臻完美,也會堅持練習下去,覺得反正最後也會做到。但跟新運動員和女運動員合作便要告訴男運動員,其他人未必可以那麼快適應,不能要求完美,若早知道有些動作太冒險,便不要用它,寧願作簡單花式但沒有失誤。

摩打腳屢創佳績

原來花式跳繩有很多項目,包括個人和團體,比試速度的或花式表演的,而花式表演評分標準亦包含花式數量、難度、創意和失誤,跟體操比賽有點相似。

花式跳繩每年都會有不同的亞洲和國際賽事,其中最大型的就是世界花式跳繩錦標賽,是中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美國、英國、澳洲、比利時等地區也有派代表參加的兩年一度盛事,而香港則自2008年起首度參加,未有過人成績。一直至2010年,香港首獲男子團體賽世界青年錦標賽冠軍,並在2012年後連續三年獲得男子團體賽世界冠軍,打破世界紀錄,Ken Sir在 2004年開始到不同學校教跳繩,並在當中挑選學生組成隊伍,而在2009年成立跳繩會前已開始教的第一批學生,就是屢創佳績的男子隊,對於自己從小選拔和培訓的的學生能發揮超水準表現,Ken Sir也是畢生難忘。

不過要說到香港跳繩體壇最有代表性和深刻的一次比賽一定是2016年的世界賽,因為跳繩屬於新興的體育項目,就算歷屆一直獲優秀成績,也少有傳統體育媒體報導,即使有也只有很少篇幅,關注度不高。但轉捩點就在2016年,當時網媒漸趨成熟,其中報導「摩打腳」的片段瘋傳,那一次之後,直至隊伍返港的兩個月加起來做了接近超過五十篇報道,包括電視、報紙、雜誌等訪問。那次鋪天蓋地令香港人霎時間驚覺原來香港花式跳繩這麼優秀,很多人說「你們很厲害!今年取得世界冠軍!」但其實他們一直以來都屢創佳績。雖然怎樣也比不上第一次獲世界冠軍的喜悅和難忘,但在2016年這次確實是一個重要時刻。畢竟要令這項運動持續發展,需要有從業員持續在業界中努力,其中一項最重要的就是加強香港人對這項運動的認知。Ken Sir記得在2009年創辦跳繩會時,跟家人提起自己是跳繩教練,他們的反應都是疑惑:「跳繩也要教的嗎?」時至今日,普遍市民都不會再有類似問題,而是更清楚花式跳繩是怎麼一回事,Ken Sir對此也感到十分欣慰。

對讀者的勉勵

Ken Sir憶起在2004年入行當跳繩教練時,很多親戚朋友表達「關心」,「年紀都不小了,甚麼時候才正正經經找工作啊?」他們好像覺得傳統行業才值得發展,才算「正經」。但Ken Sir相信時至今日,他和他帶領的跳繩會的成就早已令當年覺得這份工作不值得去做的那班長輩另眼相看,原來在香港跳繩也可以有這麼多空間,做得那麼好。

所以他鼓勵年輕人,不要害怕沒有前途,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話。「不是因為你看見希望而去努力,而是因為你努力所以才看見希望。」

運動員感想:

心怡:我今年F5,玩跳繩已經有十一年了。雖然訓練很艱辛,但跟隊友一起努力,不斷突破,令我忘卻讀書和考試壓力,我覺得很有意思,會繼續參加下去的!

展陶:我剛畢業就做跳繩教練,我的職責是鼓勵學員發展潛力,所以一般會先讓他們發表意見,再根據可行性作出調整,引導他們。雖然只是訓練小朋友,但我在指導他們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得着呢!

其他身體部位的合作性:

談及合作,除了花式跳繩外,身體還有其他部位都講求合作性,讓小編為各位讀者介紹一下啦!

手腳的合作

說到手腳的合作,大家會聯想到學生運動會的拔河比賽嗎?

拔河,粵語又稱「扯大纜」, 它作為一項十分考驗團隊合作能力的角力運動,卻不需要任何專業場地或複雜的器械,只需要一塊空地,一根穩實的繩子就夠了。

拔河比賽可分為傳統拔河及新式八人制拔河,傳統拔河為二十至三十人的活動,以往在中國多以祭祖等傳統節目形式出現,而新式八人制拔河則為較近代的運動,目前區分室內及室外賽,室外項目最初由歐洲興起,後來日本將其推廣到國內,並研發出室內拔河運動,甚至被國際拔河總會採用,成為國際賽的指定競賽。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這麼有趣的運動,在印象中好像從未出現過在奧運會舞台上呢? 原來,早在1900年的第二屆法國奧運會,拔河也曾是其中一項比賽項目,但直至1920年的比利時奧運會後就被永久取消,原因是當時的拔河比賽規則始終不夠完善,導致在比賽中造成許多爭議。例如在1908年舉辦的倫敦奧運會上,英國拔河隊隊員全都穿上笨重的尖頭皮鞋,這種抓地能力良好的靴子為英國隊帶來勝利。美國隊事後不滿,抗議英國隊犯規,但英國隊卻解釋指這是因為英國隊隊員主要都是警察,而他們只是沒有換掉自己的工作皮靴便上賽場罷了。儘管這理由看似牽強,但在當下是被採納的。後來國際奧運會檢討時意識到比賽的不公,最終才決定取消拔河比賽。

其實到今時今日,拔河運動的規則已完善了許多,有體重分級、比賽服裝、鞋、防護衣、樹脂黏膠使用等的嚴格限制,不論安全、公平、競技性也提高了不少呢!

嘴巴的合作

另外,我們的嘴巴其實都講求合作性,而無伴奏合唱 (a cappella) 便可充分反映到其合作元素。無伴奏合唱是指利用純人聲取代樂器發出的聲音,早於15至16世紀的教堂音樂已出現,直至現代亦有不同的樂隊組合利用這種形式來重新編排流行音樂。近年來,無伴奏合唱這種音樂風格在香港、台灣和日本也相繼流行。其實「無伴奏合唱」並非真的指無伴奏,它的意思是指「無樂器」或「無背景音樂」所產生出的音樂。除了主音以外的聲音,如低音、和音、人聲敲擊等,也視為伴奏,只是全都由人聲唱出而非樂器。

隨著無伴奏合唱近年在香港越來越普遍及較多人認知,其參與門檻不再如想像般高高在上,甚至成為大人小孩都能參與的表演方式。無伴奏合唱跟普通唱歌最不同的地方,是前者講求和聲的配合及合作,成員們須各自負責唱不同的聲部,配合得宜才可將旋律部分完整地唱出來。香港也有不同的無伴奏合唱樂隊組合,如SENZA與一舖清唱等都值得我們關注。

SENZA樂隊

SENZA成隊的原因要追溯至他們的大學學會,成員們從起初的玩票性質,到逐漸在無伴奏合唱界累積名氣,支持他們的聽眾群也越來越廣。SENZA為人所認知的成名作為「後樓梯」系列,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影片經常選擇在後樓梯拍攝。最初基於他們沒有預約房間練歌,誤打誤撞地到了後樓梯練習並拍了影片,卻意外發現在後樓梯歌唱時回音比較好,於是一直沿用至今,更令SENZA開始為人熟悉。

一舖清唱

一舖清唱是香港首個專業的無伴奏合唱劇團,劇團專注於創作原創作品,以推動無伴奏合唱藝術發展,開拓嶄新藝術表演模式。另外,劇團亦致力培育新一代創作人及表演藝術家,開拓觀眾層和普及藝術教育。

眼的合作

電影推介 : 「我是妳的眼」( Heartstrings)

「沒有妳,我才是那個看不見的人。」

故事描述十二歲的瑪莉,是個品學兼優且前途無可限量的大提琴神童,一直備受父母與學校師生關注和仰慕,卻突然面臨視力衰退的打擊,遭逢生命中最大的陰霾,她的父母一心想送她到視障學校,好讓女兒受到更好的照顧,可是一旦進了視障學校,多年努力就會化為泡影,於是生性剛強的瑪莉決定隱瞞病情,堅持參加音樂學校的入學考試。面對日益惡化的眼疾,她無法獨力通過考試,於是想到轉向同班同學維多求助。

母親早逝,與父親相依為命,學業成績總是吊車尾的維多一直偷偷暗戀著美麗又有才華的瑪莉,卻深以為自己永遠不會有機會,就算被死黨發現也死不認帳,有天竟毫無預警地得到瑪莉的青睞,瑪莉幫他複習功課,支持他的樂隊,拉近了兩人的距離,兩小無猜的感情越來越好,維多也發現了瑪莉不能說的秘密,決心幫助她,並漸漸成為了瑪莉的雙眼,從此展開一段讓羨煞旁人的純愛之旅。

這部戲顛覆了一般人對視障人士是受助者的想法,我們大都以為視障人士必須依靠導盲犬或手杖之類的東西輔助,外出等等也要人帶著,不能獨立。可是片中的視障少女不但活的比很多人精彩出色,更不是一位只接受幫助的弱者角色。她美麗又堅強,聰明且才華洋溢,幫助了出身單親家庭的男孩維多重拾自信。雖然表面上是維多成為了瑪莉的雙眼,但其實瑪莉也因此令這個情竇初開而自卑的男孩看到了自己值得人欣賞的特質,也看到了一個人因堅持而閃閃發亮的魅力。換句話來說,視力正常的男孩是視障女孩的眼睛,而擁有美麗透澈的靈魂和擇善固執的心的視障女孩,對男孩來說也是他的眼睛。

最後,合作其實還可以有不同方式呈現出來,重點是我們如何從合作中領悟到尊重與包容、負責及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