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Blog

159期——編者的話

2019年4月號,來看看kidults背後製作團隊的心底話。

朋友的定義

今期Youth Today的主題是Last Day,最令我難忘的絕對是中學的Last Day,畢竟是與相處多年的同學經歷分離的日子。當中部分同學選擇出國讀書,但更可惜的是即使留在香港的同學亦會因不同的際遇而逐漸少了聯絡。

記得讀書的時候,總會與三五知己穿著差不多款式的衣服,背著同一款的書包,感覺就是想告訴全世界你就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們做什麼事也要一起才有意思。但當長大後,便明白好朋友不一定要每天膩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在你有需要時出現在身邊支持及鼓勵你。

某程度上我認為藝術絕對是可以反映創作者的性格,就像最近我與兩位朋友一同參加一個Art Jamming 的工作坊。雖然我們都選擇用同一種顏料作畫,但最後發現我們的畫風及選擇的題材完全不同,可能這就是朋友的定義。

遇到志同道合的同伴固然是值得慶賀的事;如遇到性格和思想都與你截然不同,但亦能成為知己好友的話更屬難得,請珍惜你和而不同的朋友。

副編輯

Kathy

有時候,生活需要的其實是一點點衝動。

因為衝動訂購機票,因為衝動把一直想買的唱片帶回家,因為衝動吃一頓豐盛的晚餐,因為衝動向喜歡的人表白……因為衝動,做了很多本來沒有打算做的事情;因為衝動,打破了許多固有的框框;因為衝動,成了一個不再一樣的自己。

別人都說,衝動是壞事,是容易讓人做錯事的壞習慣,但我卻不然。其實我做的事,也不全靠衝動,有時就是一種感覺,令你那一剎很想很想做那一件事,就像吃大排檔時很想喝可樂;看電影時很想吃爆谷。這只是一個選擇,也是慾望,有時候只要忍一忍,這種感覺就會消失。但若果你願意保留它,願意相信,衝動會一直帶領你突破自己。

最後,結果可能未如理想,但總比後悔甚麼也沒有做來得好,就大膽的靠著衝動突破自己吧!

Phoebe

學生記者   浸會大學     Year 3

嘮叨

關於回家,天下間的父母好像也會期待著每晚能齊齊整整,一家人圍著圓桌開心地吃著晚飯。然而他們也彷彿覺得,兒女下班、放學的那趟是「飛」回來的,每隔十五分鐘,電話便會響起一次,不消一回電話就會傳來「離開了嗎?」、「轉車了沒有?」……坦白說,煩厭的感覺偶然萌起,可是一想到他們日夜勞碌,只為了能讓我可以吃飽穿暖,無憂無慮地讀書。而我卻常被外面的各種光怪陸離吸引著,錯過了見證他們那頭本應啡黑的頭髮變成銀絲的過程,頓覺自己那一絲想法是多麼的自私。

「我就在門口了!」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

青蛙

學生記者  浸會大學  Year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