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舊式影樓菲林情

八、九十年代是影樓生意的全盛時期。當年每一區都有數間甚至數十間的影樓。過去「影相」是一件大事,上影樓影相前必須「士正企理」,全家福或婚紗相更要隆重其事。誰又會想到,短短半世紀間,菲林攝影已淪為夕陽。現時仍堅持用菲林拍攝的傳統舊式影樓在香港已經寥寥可數。

Text : Louis 公開大學        Edit: Rex     Photo:Eden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伴隨而來就是舊事物被淘汰的命運。在智能手機尚未普及的年代,攝影是專業的代名詞,是光與影的結合。現在一機在手,人人都可以成為攝影大師,相片只不過是一堆由1和0組成的圖像。八、九十年代是影樓生意的全盛時期。當年每一區都有數間甚至數十間的影樓。過去「影相」是一件大事,上影樓影相前必須「士正企理」,全家福或婚紗相更要隆重其事。誰又會想到,短短半世紀間,菲林攝影已淪為夕陽。現時仍堅持用菲林拍攝的傳統舊式影樓在香港已經寥寥可數。對千禧後的你來說,傳統影樓更猶如史前生物。今日就帶大家前往位於佐敦舊唐樓的善美影室(前尖尖照相)。


由善美到尖尖
善美影室前身為尖尖照相,原址在尖沙嘴,後期搬遷到佐敦。當時尖尖影室已經陪伴了兩代人。適逢97回歸,影樓的大老板決定移民。當時身為學徒的林國盛覺得貿然結業十分可惜,於是便提出希望繼續營運的要求。當時的大老板亦答允,但有一個要求,就是不能沿用尖尖的名字。雖然湯是換了,但藥仍然一樣。部份舊客人仍然會回來,只可惜社會變得太快,昔日「排隊排到落彌敦道」等候影相的景像已不復在。


由學徒到老闆
中四的時候,林師父借了一位朋友的相機拍照並沖灑,漸漸對攝影種下情意結。當年的升學機會較少,不能升讀大學的青年多會學習一門手藝,於是林師父便於尖尖照相當學徒。林師父:「當時做學徒不像現在,不會有人主動教你,需要靠你自己在旁邊偷師。」就這樣靠著自己的努力,林師父成為了獨當一面的攝影師。

雖然對攝影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熱愛,但林師父亦笑言:「客人很享受!但對我來說可謂是折磨,因為我很緊張,怕影得不好。」可見林師父對工作的熱誠和重視。


靜待每一位客人
二十多年的時光,經歷了大大小小的事,就連兩年前業主收鋪的難關都克服了,但不知道還可以堅持多久。現時來拍照的人少之又少,有時候靜待一整天也沒有一位客人。被問到為何仍然願意堅持,林師父表示不是他想堅持而是客人想他堅持。有些舊客三十年前來了,三十年後仍會再來,更是帶了子孫前來。對於他們來說這裡像是幾代人的傳承。當再沒有人來的時候,林師父表示只好拉閘,畢竟香港就是這麼現實。


無法取替的菲林
對於一直堅持沿用菲林,而拒絕轉用數碼攝影。無它,是為了保持相片的質素。雖然現時的數碼相機功能極佳,但傳統的120底片仍然有其優勢,菲林的發色仍然難以取締。有部份客人更向師父表示現時的數碼攝影把自己「影得太靚」,失去了真實的感覺。畢竟菲林不能大幅度「PS」,只能靠師父在底片小修小補。其實照片就是拍下真實的一刻,這裡保留了人們最真實的樣貌。

對比現時的婚攝,傳統影樓所拍的更耐看。現時的婚紗照都太浮誇,往往追求特別優美的背景,但卻忘了照片的主角是相中的新婚夫婦而非奪目的背景。林師父:「現代的相是很美、很浪漫,但不耐看。」菲林所攝的相片都為實體相,實物更加令人重視這張相片的價值。林師父提到一張相片的價值並不是刻下所能感受,而是若干年後人們重拾舊照片慢慢回憶細味,當時的情形都會歷歷在目。這是數碼年代令我們失去的。

走進舊式的唐樓,三步一個招牌,舊式的影樓好像回到廿十年前的時空。舊式的哈蘇相機,脫色的照片,這是不屬於現代的產物。若大家有時間可以前往一嘗舊式影樓照相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