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大隱隱於市  隱視的百年建築 藝穗會

藝穗會,一座擁有鮮明建築特色及位於市中心的百年建築,但它給人的印象卻很模糊,路過時總是容易忽略了它,就像隱藏於鬧市中旁觀著全局的睿智老人。

Text_Rex        Edit_Nic        Photo_Eden


藝穗會,一座擁有鮮明建築特色及位於市中心的百年建築,但它給人的印象卻很模糊,路過時總是容易忽略了它,就像隱藏於鬧市中旁觀著全局的睿智老人。今期我們就帶大家一窺這座一級文物,了解它背後深厚的歷史。

躲貓貓的古蹟

曾有人說過,藝穗會有一種隱視的性格,而這種特性,可能與建築物的歷史有趣緻的關連。藝穗會前身是牛奶公司倉庫,建成於1892年,至今已經有125年歷史。它曾被棄置約十年,直至1984年才租給藝穗會使用。不說不知,曾經被丟空的十年間,這座建築物成為了貓屋,住進了很多流浪貓,可能就是這時候獲得了貓的屬性,像躲貓貓一樣隱匿於鬧市。

窺探時間的秘密奇點

舞台劇編劇甄拔濤說:「雖然它好像很隱秘,但它背後的歷史,其實都是很深厚的。」憑英文劇本《未來簡史》榮獲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2016」(Theatertreffen Stückemarkt)的甄拔濤,是首位獲得此殊榮的華人。他自大學時代開始,便與藝穗會結下不解之緣。他最初在此舉辦視覺藝術展覽,之後不時來觀賞文化節目,甚至踏入舞台界後在此演出。他一直從不同方面去認識藝穗會,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去發掘它背後的故事。「這裡有很多空間,每個空間都有自己的一段歷史,就好像擁有一段時間。整座建築物好像平行時空。」他補充,如果城市存在一個可以超越時空、窺探時間秘密的奇點,那肯定是在見證文明和人類生活的百年建築內。

今次,甄拔濤應藝穗會邀請,為這座百年建築編寫一套體驗劇場——《她和他的時間之流》。觀眾不再是安靜坐著觀賞舞台上的演出,而是戴上導賞耳機,一步一步探索藝穗會的百年建築:舊冰窖、奶庫、地下劇場,還有閒人免進的地方,把視線移向不曾注意的裂縫和角落,將這座一級歷史建築變成一座巨型的時間舞台。觀眾每走一步就是一幕戲,一轉身就是一個時代的入口。「我以此作為起點去寫時間,就似是哲學的詩,一首我思考時間的詩。」他又指出,《她和他的時間之流》就是《未來簡史》的外傳。聽起來好像很深澳,不過內容卻相當「貼地」,其中一幕會探討香港人身份,另一幕則是關於異地戀的故事。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殻

香港的百年古蹟,又豈止前牛奶公司倉庫(藝穗會)?只可惜,本港的保育政策有既定機制,若建築物無法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法定古蹟時,很多時候難逃清拆命運。即使建築物得以保存及活化,往往又會變得過分商業,大多變成餐廳,失去了歷史味道。「我們並非否定商業營運的模式,而且很多外國保育建築都有這元素。但首先要保存建築物的歷史價值,然後由此衍生文化價值,這是香港少有的。」甄拔濤慨嘆,香港保育政策的最大缺陷,仍然是很僵化的模式,只保留外殻,然後內裡是高度資本主義的商業營運。「灣仔和昌大押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除了外面的一條柱以及建築物的外型外,還剩下多少有關大押的歷史?剩下多少構成灣仔歷史的一部分?這兩方面已完全看不到了。」

前牛奶公司倉庫活化成藝穗會,同樣有著餐廳等商業元素,何以沒有太多批評聲音呢?甄拔濤指出,藝穗會沒有忘記要推廣文化藝術的任務,所以商業味不算太濃。由此說來,文化藝術又是否活化的唯一出路,會否造成「文化霸權」呢?「倫敦一座丟空多年的圖書館改建成住宅,住宅項目並非文化藝術,但當時該社區極需要住宅,所以是成功的保育活化,正正是當時它因應了社會需要。我認為香港保育沒有因應社會需要,只是強迫接受。」

發展的巨輪,從來沒有人可以阻擋,但如何發展,香港絕對有能力規劃得更好,藝穗會只是小小的例子。其實香港街頭各處,有更多更多尚待保育的地方呢。